
《後漢書·方術傳下·許曼》:“ 桓帝 時, 隴西 太守 馮緄 始拜郡,開綬笥,有兩赤蛇分南北走。 緄 令 曼 筮之。卦成, 曼 曰:‘三歲之後,君當為邊将,官有東名,當東北行三千裡。復五年,更為大将軍,南征。’ 延熹 元年, 緄 出為 遼東 太守,讨 鮮卑 ,至五年,復拜車騎将軍,擊 武陵 蠻 賊,皆如占。”後因以“蛇盤綬笥”為帶兵遠征之典。 北周 庾信 《周車騎大将軍賀婁公神道碑》:“旍節既秉,高蟬且珥,龜轉印函,蛇盤綬笥。”
“蛇盤绶笥”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文獻記載分析:
字面含義
“蛇盤”指蛇的盤曲形态,“绶笥”是古代存放官印绶帶的匣子。字面可理解為“蛇盤繞在绶笥上”。
典故來源
該成語出自《後漢書·方術傳下·許曼》。東漢隴西太守馮绲上任時,打開绶笥發現兩條赤蛇分南北爬行,後經占卜預言其軍事生涯,最終預言應驗(如升任遼東太守、車騎将軍等)。因此,“蛇盤绶笥”最初被用作帶兵遠征的象征。
建議在正式場合優先采用《後漢書》的原始典故釋義。
蛇盤绶笥(shé pán shòu sī)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由四個字組成。下面将為你詳細介紹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态、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蛇盤绶笥指的是一種傳統的貴族禮儀用品,用于珍藏寶物和重要文件等。它通常呈長方形,由蛇盤和绶笥兩部分組成。蛇盤代表着權力和神秘,绶笥是指盛放貴重物品的盒子。
蛇盤绶笥的部首是字的核心部分,用于查字典。蛇的部首是蛇部,描繪了蛇的形态,绶的部首是纟部,表示與紡織相關的意思,笥的部首是竹部,表示與竹子相關的意思。根據部首和筆畫,蛇盤绶笥的拆分為“虍”+“馬”+“彐”+“軎”。
蛇盤绶笥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晚周時期,那時貴族階級常使用蛇盤绶笥作為象征身份地位和權力的重要物品。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抑》的《弁而采》一篇中:
“式既生朿,亦既飾之。贻我笥绶,殷其孔備。”
這段詩意味着時光的變遷,貴族階級的繁榮與衰落。
在繁體字中,蛇盤绶笥的寫法保持不變,沒有出現任何改變。
在古代漢字中,蛇盤绶笥的寫法還有一些變體,因為漢字的演變以及不同朝代的書寫規範的變化。但總體來說,這四個字的字形沒有太大的區别。
1. 他打開了蛇盤绶笥,取出其中的文物展示給觀衆。
2. 太後将重要的文件藏在蛇盤绶笥中,以保證其安全。
1. 盤蛇:指蛇繞盤旋的姿态。
2. 绶笥:指用于盛放貴重物品的盒子。
3. 盤旋:蛇圍繞成圈的動作。
蛇盤绶笥的近義詞有:龍繞珠,蛟盤寶,蟒縛寶。
蛇盤绶笥的反義詞是:烏煙瘴氣,狗竊善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