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對帝王出行的美稱。《文選·顔延之<車駕幸京口三月三日侍遊曲阿後湖作>詩》:“神禦出瑤軫,天儀降藻舟。” 呂向 注:“神,天,皆謂帝也。禦,幸也。” 南朝 梁 江淹 《為建平王慶明帝疾和禮上表》:“吉蠲為慶,神禦方休。”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五:“神禦既往,仙遊斯藐。”
(2).先朝帝王的肖像。禦,謂禦容。《宋史·禮志九》:“國家道觀佛寺,并建别殿,奉安神禦。”《宣和遺事》後集:“ 高宗 離 建康 ,幸 浙西 ,詔改 杭州 為 臨安府 ,先令奉太廟 藝祖 以下九廟神禦如 臨安 。”《續資治通鑒·宋哲宗元符二年》:“癸亥,奉遷 真宗 神禦于 萬壽觀 延聖殿 。”
“神禦”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神禦》一詞取自《詩經·小雅·述禦》中的一句詩:“帝以神禦,保其社稷”。在這裡,“神禦”指的是帝王通過祭祀神靈以保護社稷。
根據《康熙字典》,《神禦》的拆分部首為示(礻)和彡(⺆),拼音為shì和yù。其中,“示”為意符,表示道德、禮儀和宗教方面的事物,“彡”為部首,通常表示山的相關事物。根據這兩個部首的筆畫,可以得出“神禦”的總筆畫數為9。
《神禦》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宗教和信仰。在古代,人們認為帝王擁有神靈的保佑和指引,因此通過祭祀神明以維護社稷和國家的祥和與穩定。
《神禦》的繁體形式為「神禦」。
古時候,《神禦》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綜合考慮上述拆分部首的含義,其基本形态應該與現代寫法相似。
1. 他深信自己已得到神禦的庇護,能夠順利戰勝所有困難。
2. 這個國家的國王每年都會親自主持神禦儀式,以祈求國泰民安。
3. 在古代的文獻中,經常能夠看到關于神禦的相關記載和描述。
1. 聖神(shèng shén):指被崇奉為神聖的神靈。
2. 神秘(shén mì):指難以理解或解釋的,超乎尋常的事物。
3. 禦風而行(yù fēng ér xíng):形容行動迅捷、輕快。
4. 神通(shén tōng):指超自然的知識或力量。
1. 神明(shén míng)
2. 玄奧(xuán ào)
3. 崇拜(chóng bài)
世俗(shì sú)
凡人(fán rén)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