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重申教命;再命。《易·巽》:“重巽以申命。” 孫星衍 集解引 陸績 曰:“巽為命令。重命令者,欲丁寧也。” 高亨 注:“《巽》之卦象是君上重申其教命。故曰:‘重巽以申命。’”
(2).任命。《三國志·魏志·王朗傳》:“是以 唐 虞 之設官分職,申命公卿,各以其事,然後惟 龍 為納言,猶今尚書也。”
(3).命令。 唐 李白 《比幹碑》:“申命郡縣,封墳葺祠。” 唐 柳宗元 《終南山祠堂碑》:“皇帝使中謁者,禱于 終南山 ,申命 京兆 尹 韓府君 ,祗飭祀事,考視祠制。”
(4).指發布命令。《觚賸·序賦創格》引 清 陳鶴容 《<當泣草>序》:“ 巫鹹 申命, 詹尹 陳辭。”
"申命"是漢語中具有複合語義的古代行政術語,主要包含以下三個層面的解釋:
一、政令層面 指君主對已頒布的政令進行重申或強調。《漢語大詞典》第7卷(商務印書館,2020)釋義為"重宣王命",常見于古代政務文書,如《尚書·堯典》記載帝堯"申命羲叔,宅南交",即對官員職責的再次确認。這種用法體現了古代政治體系中政令傳達的嚴謹性。
二、職官層面 特指對官員的正式任命程式。根據《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8)解釋,該詞包含"申明任命"的行政程式内涵,如《周禮·春官》所述"以九儀辨諸侯之命",鄭玄注明确指出"申命"包含授職文書與符節的正式交接儀式。
三、天文曆法層面 在《史記·天官書》體系中,"申命"被借作天文術語,對應二十八宿中參宿七星,張守節《正義》引《星經》稱"參七星,主斬刈,又為天獄,主殺伐",這種天象與軍政事務的關聯性解釋,收錄于《中國天文學史大系》(科學出版社,2008)古代星占學章節。
該詞的語義演變軌迹清晰可見:從具體行政指令(甲骨文、金文中的政令記錄)→抽象職官制度(先秦文獻)→天文符號系統(漢代以後),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曆史文化語境中的多維度發展特性。
“申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主要源自古代文獻和經典。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重申教命;再命
指對已有的命令或教義進行再次強調。例如《易經·巽卦》提到“重巽以申命”,意為通過反複申明來傳達命令的權威性。
任命
用于表示正式委任官職或職責。如《三國志·魏志·王朗傳》記載“申命公卿,各以其事”,即通過任命官員分派職責。
命令;發布命令
作為動詞時表示下達指令,如唐代李白《比幹碑》中“申命郡縣,封墳葺祠”,指官方命令地方修繕祠堂。
“申命”一詞具有重申、任命、指令三層含義,多用于古代官方文書或經典著作,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語義核心圍繞“權威性指令的傳達與執行”,需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辨析。
安分守己襃女薄片妣祖蔔夜蔔晝殘酷無情長告纏門纏戶大卡大老婆丢眼色蠹冊多年生方礙燔尞風不鳴條故州還舟泓涵演迤惠函降低成本建邪節文傑語集納凈覺狂簡昆孫雷蘇冷飲俪辭鱗比梨英論笃美不勝收迷見木榻穿倪齒泥中之對骞樹謙祗祈衈氣和其奈親離衆叛棋峙入港儒學牲靈世路水電部泰尊調光威猷渥流烏踆兔走詳緩相渾洗發膏溪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