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聖證的意思、聖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聖證的解釋

(1).語本 三國 魏 王肅 《聖證論》,其書已佚。 肅 撰《聖證論》,并僞造《孔子家語》等書作為論據。後因以“聖證”謂取證于聖人之言。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誡兵》:“ 孔子 力翹門關,不以力聞,此聖證也。”

(2).指詩文傳神入勝之句。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十九首’及《上山采蘼蕪》等篇,止以一筆入聖證。”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七言絶句﹞至 劉夢得 ,而後宏放出於天然,於以揚扢性情,馺娑景物,無不宛爾成章,誠小詩之聖證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聖證"是漢語中具有複合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可從兩個維度進行解析:

一、經典文獻維度 指儒家學說中聖人的言論或經典著作的權威證明。《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引據經典或聖人言論作為論證依據",常見于經學考辨。例如東漢鄭玄在《六藝論》中提出"衆言淆亂,則折諸聖",強調聖人之言在學術論辯中的裁決作用,這一用法在清代《四庫全書總目》經部總叙中有系統論述。

二、宗教文化維度 指具有神聖屬性的憑證或顯現,常見于宗教典籍及民間信仰體系。《宗教文化大辭典》記載該詞可指代"神啟的憑據",如道教典籍中描述修煉者獲得的"聖證"即天人感應之兆,佛教文獻中亦有"聖證量"的概念,特指通過修行獲得超越世俗認知的覺知能力。宋代《雲笈七籤》卷十二載有:"修煉既久,自有聖證",即指此義。

詞源演變方面,據《古漢語通假字字典》考釋,"聖"在甲骨文中作耳口會意,表通達事理;"證"從言從正,本義為驗證。二字合流後形成的複合詞,既保留了原初的驗證内涵,又衍生出神聖權威的語義特征。當代《古代漢語辭典》将這兩種釋義分别歸入"經典引證"和"神秘體驗"兩個義項。

網絡擴展解釋

“聖證”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取證于聖人之言

源于三國時期魏國學者王肅的《聖證論》。王肅在書中通過僞造《孔子家語》等文獻作為論據,試圖以孔子等聖人的言論佐證自己的觀點。後世因此用“聖證”代指引用聖人之言作為權威依據。
例: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誡兵》中提到“孔子力翹門關,不以力聞”,以此作為“聖證”。

2.詩文中的傳神之句

清代學者王夫之在《薑齋詩話》中擴展了該詞的用法,将“聖證”引申為詩文中意境深遠、刻畫入微的佳句。例如,他評價《古詩十九首》和《上山采蘼蕪》等作品“一筆入聖證”,并稱劉禹錫的七言絕句為“小詩之聖證”。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八王之亂層碧唱始嗔道程若創艾除頭錯落大端刀鋒大全第一國際斷垣殘壁風操佛頭石敢往公共積累寡孤冠軍賽過事恒醫轟轟锵锵闳深回跋魂耗魄喪箕蔔絜誠捷迳靜脈曲張啾嘩九還丹居址科條廉便亮色連裾鹿筋貿理馬帚孟荀篾纜南北省鮎魚緣竹竿暖寒會拍天傾虧取亂存亡沈飲勢降拾誦收攬雙姓私橐遂功蓑笠桃臉鐵蒺藜屯禦縣分纖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