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剩餘勞動的意思、剩餘勞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剩餘勞動的解釋

勞動者在必要勞動之外所付出的勞動。剩馀勞動創造的成果,在有階級剝削的社會裡完全為剝削者所占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剩餘勞動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核心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剩餘勞動指勞動者在完成維持自身及家庭生活所需的必要勞動後,繼續付出的勞動部分。例如工人小李每天工作8小時,前4小時賺取100元工資(必要勞動),後4小時創造的價值(如200元)則屬于剩餘勞動。

二、核心特征

  1. 與必要勞動的對立關系
    必要勞動是保障勞動者基本生存的勞動,剩餘勞動則是超出此範圍的勞動量。兩者共同構成總勞動時間。

  2. 剝削的根源
    在私有制社會中,剩餘勞動創造的成果(如利潤)被資本家無償占有,形成階級剝削的基礎。例如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積累。

三、社會形态差異

四、社會意義

剩餘勞動是社會發展的基礎,推動物質與精神文明進步。即使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仍需通過剩餘勞動積累公共資源。

如需更深入探讨,可參考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相關文獻(來源:、3、7、10、12)。

網絡擴展解釋二

剩餘勞動

剩餘勞動是指勞動過程中超出維持勞動者生存所需的勞動量。也就是說,在滿足勞動者自己的生活所需後,剩下的勞動時間用于為雇主或資本家提供價值創造。剩餘勞動是資本主義生産方式下普遍存在的一個概念。

拆分部首和筆畫

剩字在《康熙字典》中拆分的部首是刀(刂),表示與刀有關的意義。勞字則屬于勞作部,意指與勞動、工作有關。剩字的筆畫數為11畫,勞字的筆畫數為7畫。

來源

剩餘勞動一詞最早出現在《資本論》中,由馬克思首次提出和闡述。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剩餘勞動是勞動者被剝削的表現形式,同時也是資本家獲取財富的手段。

繁體

剩餘勞動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剩餘勞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剩餘勞動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剩字的形狀為像劍的形狀,并且沒有使用部首刀。勞字的形狀也略有區别,較為簡化。

例句

1.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剩餘勞動是實現剩餘價值的基礎。

2. 由于剩餘勞動的存在,勞動者往往無法充分享受到他們創造的價值。

組詞

剩餘價值、剩餘産品、剩餘價值率、剩餘勞動力

近義詞

過剩勞動

反義詞

必要勞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