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生饩的意思、生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生饩的解釋

饋贈的糧食或牲口等。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李秀才》:“﹝ 李播 ﹞笑曰:‘……饑窮若是,實可哀也。’遂沾以生餼,令子延食於書齋。”《宋史·禮志二二》:“是日,賜茶器名果。又明日,賜生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生饩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未經烹煮的活牲口或生肉,常用于古代祭祀、宴飨等莊重場合。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構成和用法特征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詞典釋義

現存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辭源》(商務印書館)均未單獨收錄“生饩”詞條,但可通過拆分字義與古籍用例明确其含義:

“生饩”即指用于禮儀活動的新鮮活牲或未加工的生肉,強調祭品的鮮活狀态。


二、字源與構詞分析

  1. 生:象形字,甲骨文像草木初生,引申為“未熟”“鮮活”。《說文》:“生,進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2. 饩:形聲字,從“食”表義,與食物相關;“氣”為聲旁。本指饋贈之糧,後專指祭祀所用活牲。《周禮·地官·廪人》鄭玄注:“行道曰糧,謂糒也;止居曰食,謂米也;牲腥曰饩。”

    構詞邏輯:“生饩”屬并列結構,二字均強調祭品的“未烹煮”屬性,與“熟牲”“臘肉”形成對比。


三、使用場景與文獻例證

“生饩”多見于先秦至漢代典籍,屬禮儀用語:


四、相關概念辨析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
  2. 《說文解字注》(許慎著,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周禮正義》(孫诒讓撰,中華書局,2010)
  4. 《禮記集解》(孫希旦撰,中華書局,1989)

網絡擴展解釋

“生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拼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為 shēng xì(),指古代用于饋贈的糧食或活牲口。其中“饩”特指祭祀或禮儀中使用的生肉、谷物等贈禮,而“生”可能強調物品未經加工的狀态(如活牲畜)。

詞彙構成分析

使用建議 該詞現代已罕見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曆史文獻。如需深入考證其具體語境,建議結合《禮記》《儀禮》等典籍中的用例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鞍車卬然不儀穿劄叢猥大父帶鈎條蕩地域分工訛未犯寒飛吻風教風壤奉帚感逆洪喬捎書黃金分割虎門銷煙江梅講談堅守不渝技道岕荈津津樂道筋膂龛窟珂雪浪包婁勞動節勞情勒拿河兩頭蛇林渚洛涘旅寄冥室命棹明昭末塵硸磭暖痛旁死魄缥被前廊怯劣瞿然認賊作子贍濟聖戰飾潤雙月選私酤所以套調體氣偎貼向日葵象兆鮮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