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省署的意思、省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省署的解釋

舊指中央官署。《新唐書·班宏傳》:“右僕射 崔寧 署兵部侍郎 劉迺 為上下考, 宏 不從,曰:‘今軍在節度,雖有尺籍伍符,省署不校也。’” 宋 陳師道 《後山詩話》:“ 子美 懷 薛據 雲:‘獨當省署開文苑,兼泛滄浪學釣翁。’‘省署開文苑,滄浪憶釣翁。’ 據 之詩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閣三·貂帽腰輿》:“京師冬日,例用貂皮煖耳,每遇沍寒,上普賜内外臣工,次日俱戴以廷謝。惟近來主上息止此詔,業已數年,百寮出入省署,殊以為苦,而進閣輔臣為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省署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古代中央行政機構的辦公場所,尤指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及其下屬官署的統稱。以下從權威辭書角度對其釋義進行詳細說明:

一、基本釋義與核心概念

  1. 行政中樞的代稱

    “省署”在古代文獻中常作為中央最高行政機關的代稱,特指參與國家核心決策與政務執行的“三省”官署。《漢語大詞典》明确将其定義為“舊指中央官署”,強調其作為國家權力運行核心場所的地位。

  2. “省”的曆史演變

    詞源上,“省”由漢代“禁中”(帝王居所)引申為宮廷内處理政務的機構(如尚書省),至隋唐定型為“三省制”,成為分割相權、協同決策的中央樞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指出,“省署”之“省”即源于此制度背景,指代中書、門下、尚書等核心部門。

二、曆史語境中的具體指向

  1. 隋唐至宋代的制度實體

    在隋唐三省六部制下,“省署”具體指中書省(起草诏令)、門下省(審議封駁)、尚書省(執行政令)及其附屬機構的辦公衙署。宋代雖改制,但“省署”仍為中央官署的泛稱。《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記載,唐代長安皇城内有“三省官署集中分布區”,為實際地理存在。

  2. 與地方機構的區分

    需注意“省署”與地方行政單位“行省”的區别。元代始設“行中書省”作為地方最高官府,但“省署”一詞仍保留指代中央官署的古典含義,未與地方機構混淆。《辭源》(修訂本)特别強調其“專指朝廷部門”的屬性。

三、現代語義與使用場景

省署在現代漢語中屬曆史詞彙,主要見于史學著作、古典文獻研究及仿古語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其為“書面語”,釋義為“舊時稱中央官署”,表明其現實使用局限于特定文化領域。

四、補充說明

相關概念: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複旦大學出版社)
  4.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5.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

網絡擴展解釋

“省署”是一個具有曆史演變和現代引申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古代用法
    指中央官署,即中央政府的重要行政機構。例如《新唐書》中記載的“省署不校也”,以及宋代陳師道詩作中的“省署開文苑”,均體現其作為中央權力機構的職能。

  2. 現代用法
    主要指省級政府機關,如省政府、省廳等,負責地方行政事務管理。


二、曆史演變


三、引申含義

該詞也用于形容官僚主義作風,批評某些行政機關過于注重形式流程而忽視實際效率的現象。例如:“某些部門省署習氣嚴重,辦事效率低下。”


四、權威來源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新唐書》或宋代詩詞集等原始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全帶榜楚寶燒臣道城陵山籌辦礎石慈綸詞餘粗十番大邦彈劍倒逼德本財末額辦鵝籠書生貴赤鬼物海藏悍誕橫驅褐香嘩釦豢龍氏恢揚混錯蹇廢澗槃解作稽古振今謹風景同酒果眷生劇部侃侃而談口引快悅麟超龍翥磷亂龍額侯麥口期嶷嶷彷徉軿辎平生歡憑證尚未少司命神乳霜蓄四月梵訴毀棠幹田僮土筍幄卧烏拉爾河午歊相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