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伧俗的意思、伧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伧俗的解釋

[vulgar] 粗俗

範博文向來的議論——伧俗的布爾喬亞不懂得至高至上神聖的藝術雲雲,倏地又兜上了 吳荪甫的記憶。—— 茅盾《子夜》

詳細解釋

(1).指北人粗鄙的習俗。 清 曹寅 《雨中牡丹》詩:“傖俗煎酥矜韻事,錦工留譜擗清湍。”自注:“北人用酥煎華。”

(2).粗俗鄙陋。 章炳麟 《文學說例》:“效 戰國 之口説以為文辭者,語必傖俗,且私徇筆端,苟炫文采,浮言妨要,其傷實多。” 茅盾 《子夜》五:“ 範博文 向來的議論--伧俗的布爾喬亞不懂得至高至上神聖的藝術雲雲,倏地又兜上了 吳孫甫 的記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伧俗”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cāng sú,由“伧”(左右結構)和“俗”(左右結構)組合而成。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指北方粗鄙的習俗
    清代曹寅在《雨中牡丹》詩中提到“傖俗煎酥矜韻事”,并自注“北人用酥煎華”,表明該詞曾用于描述北方人特有的粗樸習俗。

  2. 泛指粗俗鄙陋
    這是更常見的用法,形容缺乏教養、庸俗低劣的言行或風氣。例如:

    • 茅盾《子夜》中批評“伧俗的布爾喬亞”不懂藝術;
    • 章炳麟指出效仿戰國口說的文辭會顯得“傖俗”;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強調“伧”本義為譏諷粗野、鄙賤之人。

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伧俗(sǒng sú)這個詞源自漢語,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言行粗俗、不文雅的人或事物。它的部首拆分為“人”和“從”,它的筆畫有14畫。 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就是「伧俗」。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似,隻是有些字體、字形存在差異。 以下是一個關于“伧俗”的例句:“他的行為很伧俗,缺乏教養。” 另外,一些與“伧俗”相關的詞語有:粗鄙、不雅、低級、庸俗等。 與“伧俗”相反的詞語有:文雅、高尚、優雅、雅緻等。 希望以上信息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