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木的意思、繩木的詳細解釋
繩木的解釋
上古時代記事的工具。《隋書·經籍志一》:“書契已傳,繩木棄而不用;史官既立,經籍於是興焉。”參見“ 繩契 ”。
詞語分解
- 繩的解釋 繩 (繩) é 用兩股以上的棉麻纖維或棕草等擰成的條狀物:繩子。繩索。纜繩。繩梯。繩操。繩伎(.雜技中的走繩;.舊時指走繩的女藝人)。繩鋸木斷(喻力量雖小,隻要堅持不懈,就能做出看來很難辦到的事情)。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網絡擴展解釋
“繩木”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作為成語的比喻意義
基本含義:指繩索和木杆,比喻兩種不同特性的事物互相配合,共同達成目标。
- 詳細解析:
繩索象征柔軟、靈活且有彈性,木杆則代表堅硬、穩定且有力量。兩者結合,強調互補性合作,例如團隊中不同性格或能力的成員協作。
二、作為古代記事工具
曆史含義:指上古時期用于記事的工具,即以繩結和木刻記錄事件。
- 文獻依據:
《隋書·經籍志》提到“書契已傳,繩木棄而不用”,表明隨着文字(書契)的出現,繩木逐漸被取代。
- 功能特點:
通過繩結的大小、位置和木刻符號傳遞信息,是早期人類文明的重要記錄方式。
“繩木”一詞需根據語境區分含義:
- 比喻用法(現代):強調協作互補;
- 曆史工具(古代):指原始的記事方法。
需注意,現代語境中更常見的是其成語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繩木的意思
《繩木》一詞是指用繩子和木材制造的工具或設備。它通常用于吊裝、牽引、固定等操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繩木》一詞的拆分部首是纟(纖維)和木,其中纟為左邊的部首,表示與繩子相關的意思;木為右邊的部首,表示與木材相關的意思。根據五筆字型碼,整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繩木》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彙,起源于古代的農耕時期。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繩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繩木」一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保持了與現代漢字相近的形态。
例句
1. 農民使用粗繩和堅固的木材制成的繩木,用于運輸重物。
2. 木匠用繩木将木闆固定在一起,制作出了一張堅固的桌子。
組詞
繩索、木質、木料、木制品、繩結等。
近義詞
繩索、索具、繩織品、木制品等。
反義詞
鋼鐵、石材、塑料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