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生殺與奪的意思、生殺與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生殺與奪的解釋

同“ 生殺予奪 ”。《通典·職官三》:“《周官》内史掌王之八柄,爵祿廢置,生殺與奪,執國法及國令之貳以考政事。”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三:“對于這些種族奴隸,國家是操有生殺與奪之大權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生殺與奪”是漢語中常見的誤寫形式,正确成語應為“生殺予奪”。該成語由“生殺”和“予奪”兩部分構成,其中“生殺”指決定他人生死,“予奪”表示給予或剝奪(如財物、權力)。其核心含義為掌控他人命運的絕對權力,多用于形容統治者或上位者的權威。

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荀子·王制》中提到:“貴賤殺生予奪,一也”,強調等級制度下的權力集中。漢代典籍《周禮·春官》進一步将其與禮法結合,稱“以生殺予奪之法,正邦國之位”。至唐宋時期,該詞演變為政治批判的符號,如柳宗元在《封建論》中借古諷今,暗指統治者專斷。

從語義演變看,“生殺予奪”最初側重制度化的權力分配,後逐漸延伸至對個體命運的絕對控制。現代語境中,它既保留了對專制權力的批判(如魯迅雜文中的使用),也被泛化用于職場、家庭等領域的強勢話語權描述。需注意的是,“予”在古漢語中通“與”,但規範寫法為“予奪”,因此“與奪”屬常見筆誤。

主要參考文獻包括:《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荀子》王制篇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及《周禮》曆代注疏集解(中華書局整理版)。

網絡擴展解釋

“生殺與奪”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ēng shā yǔ duó,其含義與“生殺予奪”相同,指統治者或掌權者掌握着決定他人生死、賞罰等重大事項的權力。

詳細解釋:

  1. 詞義
    形容權力極大,可隨意支配他人的生命、財産或命運。常用于描述古代君主或專制統治者的絕對權威,例如《通典·職官三》提到:“内史掌王之八柄,爵祿廢置,生殺與奪,執國法及國令之貳以考政事”。

  2. 用法與出處

    • 出處:最早見于《周禮》相關記載,後《元史》中也有類似表述:“蓋生殺與奪,天子之權,非臣下所得盜用也”。
    • 語境:多用于曆史或政治語境,強調權力的集中性,如郭沫若在《奴隸制時代》中寫道:“國家是操有生殺與奪之大權的”。
  3. 字形辨析

    • 部分文獻中“與”寫作“予”(如“生殺予奪”),二者為通假關系,含義一緻。

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注意事項:

别人正在浏覽...

鼈蓋車側側成排抽彩穿房過屋初日芙蓉處之怡然次篆錯躬大門官赕布吊詭丢搭對光垩塗發話芳年封藏弓馬貴本國賓館漢胪淮北建丑漸磨角糭潔純節上紀述距脫空弦量猜糧戶巒岏鹿臡履年馬明菩薩忙三疊四懦靡陪同碰硬平鬲期集确立曲拳人心向背如持左券三釜養善友衰疢説地談天述修四角俱全搜刷同車屠杌完士五鼎萬鐘烏金搨武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