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畜牧和田獵得來的犧牲。《孟子·滕文公下》:“牲殺、器皿、衣服不備,不敢以祭,則不敢以宴,亦不足弔乎?”按, 王夫之 《孟子稗疏》:“畜牧曰牲,漁獵曰殺。大夫用麋,士用兔,皆漁獵所獲,所謂殺也。”
“牲殺”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畜牧和狩獵所得的祭祀用牲畜,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牲殺”指古代祭祀時使用的牲畜,其中“牲”指通過畜牧飼養的家畜(如牛、羊、豬),而“殺”指通過漁獵捕獲的動物(如麋鹿、野兔)。
詞源與用法
祭祀等級差異
根據古代禮制,不同身份者祭祀所用“殺”的種類不同:大夫用麋鹿,士用兔,均為狩獵所得。
該詞現多用于古籍研究或曆史語境中,日常使用較少。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孟子》原文或相關注釋文獻。
牲殺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殺害動物以供人類食用或其他目的。具體來說,"牲"指的是牲畜,"殺"則表示行為是将其宰殺或宰割。
牲殺的拆分為"牛"和"殺"兩部分,部首分别是"牛"和"殳"。
牛:部首為"牛",總筆畫數為4,五筆編碼為4153。
殺:部首為"殳",總筆畫數為8,五筆編碼為31151515。
牲殺一詞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的文字記載中已經存在。也可以寫作"牲殺",其中的"殺"為繁體字形。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牲"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字形可能略有變化。
而"殺"的古代寫法較為複雜,它的字形可以是"殳"加上"又"、"木"加上"巳"、或者"乂"加上"亞"。
1. 農民在這個季節屠宰牛羊,準備進行牲殺。
2. 這家屠宰場每天進行大量的牲殺,以滿足市場需求。
1. 牲畜:指養殖用于食用或其他用途的家畜。
2. 屠宰:指宰殺牲畜以供食用或其他用途。
3. 殺戮:指大規模殘殺或屠殺。
1. 近義詞:宰殺、屠殺、殘殺。
2. 反義詞:保護、救助、喂養。
提交>【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