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要;免得。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省可裡晚眠早起,冷茶飯莫吃,好将息!” 元 白樸 《惱煞人》套曲:“蘭舟定把蘆花過,櫓聲省可裡高聲和,恐驚散宿鴛鴦,兩分飛也似我。” 明 陳大聲 《粉蝶兒·富文堂燕賞》套曲:“無意送春歸,有意留春住。分付杜鵑聲,省可裡催春去。”
“省可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常見于元曲及古典文學作品中,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省可裡”意為“休要”“免得”,主要用于勸誡或阻止他人行為,表達不希望某事發生的語氣。例如元雜劇《金錢記》中的用法:“省可裡推辭,且飲一杯咱!”()
結構分析
古典文學中的用例
語境特點
多用于口語化表達,體現人物對話的委婉勸止或關切,常見于戲劇、散曲等通俗文學體裁。
該詞已不用于現代漢語,但在研究古典文學或戲曲時需注意其特殊含義。拼音為shěng kě lǐ()。
《省可裡》是一個漢字詞語,其中“省”表示節省、減少,“可”表示可以、能夠,“裡”表示距離、範圍。結合起來,《省可裡》的意思是節省距離、減少範圍,可以理解為減少路徑、縮短距離的意思。
《省可裡》的拆分部首是“⻖”(兒字旁),共有9個筆畫。
《省可裡》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田子方》這篇古代文獻中,意思是縮短行程。在古代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省可裡」。
在古代,漢字《省可裡》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可”字的寫法為「可」的上面多了一個扁字旁,表示了能夠、可以的意思。而“裡”字的寫法為「裡」,扁字旁變為了衣字旁。
1. 為了節省時間,我們盡量采用《省可裡》的方式前往目的地。
2. 老師告訴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會《省可裡》,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
1. 省心:減少麻煩、煩惱
2. 可靠:可信賴的、可依靠的
3. 裡外:從裡到外、内外
簡化、節約、減少
增加、擴大、延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