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申覆的意思、申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申覆的解釋

申請審核。《新唐書·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七日敕牒,隨事承制,不易於舊則用之。皆宣署申覆,然後行焉。”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莅任·禀帖贅說》:“但奉憲行,細為踏勘籌度,下吏過計,不得不有禀于憲臺,已具詳申覆前臺矣。”按,《正字通·西部》:“覆,官府吏文之申請于上者,曰申,曰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申覆”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官府文書流程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申覆”指向上級或相關機構申請審核的行為,常見于古代行政文書流程。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正式程式請求審查或批準。

二、引證與用法

  1. 《新唐書·百官志二》記載:“凡王言之制有七……皆宣署申覆,然後行焉。”此處指朝廷敕令需經申請審核程式才能生效。
  2. 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提到官府處理事務時需“具詳申覆前臺”,說明地方官員需向上級提交審核材料。

三、詞義解析

四、相關概念 古代官府文書中,“申”與“覆”常并列使用,分别指下級申請和上級批複兩個環節(《正字通·西部》)。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描述古代行政審核流程,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新唐書》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申覆的意思

申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向上級或相關部門申請複核、請求改正。通常用來表示對某種決策、判決、處理結果等不滿意,希望能夠得到重新考慮或改變的意願。

拆分部首和筆畫

申覆的部首是申(shēn),它屬于“言字旁”的一種形态。而申覆共包含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申覆源于古代漢字,但在繁體字中,它的字形稍有變化,被寫作申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申覆的字形經曆了一些演變。一種古代漢字寫法中,申覆的字形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成,形如“㗂”(音shēn)和“復”(音fù)。

例句

1. 他因不滿公司的決定而向上級申覆。

2. 學生對老師的評分不滿意,決定申覆考試成績。

3. 民衆經過多次申覆後,終于得到了心儀的政策變動。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申請、申述、複核、訴求。

近義詞:申辯、申請、申述。

反義詞:采納、批準、接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