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神州。《晉書·赫連勃勃載記》:“又造百鍊剛刀,為龍雀大環,號曰‘大夏龍雀’。銘其背曰:‘古之利器, 吳 楚 湛盧,大夏龍雀,名冠神都。’”參見“ 神州 ”。
(2).猶言神京。謂京城。 南朝 宋 鮑照 《侍宴覆舟山》詩之一:“明輝爍神都,麗氣冠華甸。” 唐 杜甫 《贈李八秘書别三十韻》:“玄朔迴天步,神都憶帝車。” 唐 劉禹錫 《自左馮歸洛下酬樂天兼呈裴令公》詩:“新恩通籍在龍樓,分務神都近舊丘。”
(3).指 洛陽 。 唐 光宅 元年(公元684年) 武則天 定都 洛陽 。 洛陽 舊號 東都 ,至是改稱 神都 ,即今 河南省 洛陽市 。 神龍 元年(公元705年)複稱 東都 。參閱 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卷四。
“神都”一詞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神州大地的代稱
指中國或中原地區,常用于古代文獻中。例如《晉書》記載的“大夏龍雀,名冠神都”,即以“神都”代指中華疆域。
京城的雅稱
作為“神京”的同義詞,泛指古代都城。南朝鮑照詩雲“明輝爍神都,麗氣冠華甸”,唐代杜甫也有“玄朔迴天步,神都憶帝車”的表述,均以“神都”指代京城。
唐代洛陽的專稱
這是最廣為人知的含義。武則天于光宅元年(684年)遷都洛陽,将原“東都”改稱“神都”,意為“神州之都”。此名稱沿用至神龍元年(705年),後恢複“東都”舊稱。
主要依據《近事會元》《晉書》及唐代詩文記載。若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閱《舊唐書·地理志》等史籍。
《神都》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的是北京這個城市。它的意思是“神聖之都”或者“神靈所居之地”,寓意着這座城市地位崇高、神聖不可侵犯。
《神都》這個詞的部首是示字旁,示字旁是“礻”,表示神靈。它的總筆畫數是10。
《神都》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中,後來成為形容北京的固定詞語,并被廣泛使用。在繁體字中,神都被寫作「神都」。
在古代,神都的漢字書寫方式并不是現代的“神都”。而是一種類似的形狀,但寫法稍有不同的字體。
1. 北京是中國的神都,有着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
2. 這座神都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和文化愛好者。
組詞:神聖、都市、都會
近義詞:京城、帝都、首都
反義詞:俗亂之地、荒蕪之地、無神之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