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沈碑的意思、沈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沈碑的解釋

亦作“沉碑”。《晉書·杜預傳》:“ 預 好為後世名,常言‘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刻石為二碑,紀其勳績,一沉 萬山 之下,一立 峴山 之上,曰:‘焉知此後不為陵谷乎!’”後以“沉碑”指 杜預 的紀功碑。 唐 元稹 《渡漢江》詩:“山遙遠樹纔成點,浦靜沉碑欲辨文。”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永念沉碑之舊,自顧何功;未忘投博之勤,庶幾小補。” 明 李東陽 《裕遠庵記》:“彼區區顧計,如 漢水 之沉碑, 桓山 之石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沈碑”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
    “沈碑”同“沉碑”,指西晉名将杜預為記載功績而刻制的石碑。據《晉書·杜預傳》記載,杜預曾将兩塊紀功碑分别沉于萬山之下和立于岘山之上,以防陵谷變遷導緻功績被遺忘。

  2. 引申義
    後常用來比喻對功名的追求或世事變遷的感慨,如唐代元稹詩中“浦靜沉碑欲辨文”即借指杜預石碑的典故。


二、典故出處與文學引用

  1. 曆史背景
    杜預認為“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地形會隨時間改變),因此刻碑留存功績。這一行為成為後世文人詠史的重要題材。

  2. 文學化用

    • 唐代溫庭筠:“碑沉漢水春”(《中書令裴公挽歌詞》);
    • 宋代曾鞏:“永念沉碑之舊”(《襄州到任表》);
    • 明代李東陽以“漢水之沉碑”暗喻功名與時光的流逝。

三、現代用法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形容對功名的執着或寄托對變遷的感歎,例如:“他如沈碑般堅守信念,不懼歲月沖刷。”

注: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相關研究,可參考《晉書》原文及唐宋詩文選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沈碑:字義及來源

“沈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字義為“沉重的碑”或“沉重的紀念碑”。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在漢字中的位置分别屬于“沈”和“碑”兩個部首。

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沈”字的拆分部首是“水”,總共包含了十一個筆畫。而“碑”字的拆分部首則是“石”,總共包含了十三個筆畫。

繁體字和古時候漢字寫法

繁體字中的“沈碑”是“瀋碑”,漢字的寫法有時會因時代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例句

1. 在這座城市的中心,矗立着一座古老的沈碑,記錄着這裡的曆史。

2. 整個公園被一片青翠的樹林和一座座沈碑圍繞着,形成了一幅甯靜而莊重的畫面。

組詞

“沈碑”在組詞方面可以搭配一些形容詞,如“古老的沈碑”、“沈碑的重量”,以及與沈碑相關的動詞,如“豎立沈碑”、“紀念沈碑”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沈碑”的近義詞有:“重碑”、“石碑”、“紀念碑”等。表示相反概念的詞語是“輕巧”、“薄片”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