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折磨。 元 無名氏 《南牢記》第四折:“将我妹朝打夕駡,折掇的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梁斌 《紅旗譜》十六:“ 老驢頭 一個人在大堤上折掇 春蘭 , 春蘭 說:‘爹,家去打我吧。’”原注:“折掇,折磨。” 梁斌 《播火記》八:“你們把他折掇死了怎麼辦呢?”
折掇(zhé duō)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主要在北京及周邊地區使用,其核心含義為整理、收拾、歸置,強調将散亂或未歸整的物品進行有序處理。以下為詳細釋義及權威參考來源:
指将物品收拾整齊或擺放有序。例如:“把屋子裡的東西折掇折掇。”
來源:《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第4卷,第5213頁。
在部分語境中引申為對破損物品的簡單修理。例如:“這椅子腿松了,得折掇一下。”
來源:《北京話詞語》(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第287頁。
“折”有“折疊”“處理”之意,“掇”為“拾取”“搬動”,組合後強調“動手整理”的動作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555頁。
來源:《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綜合卷,第302頁。
“忙亂中,他将散落的工具一一折掇整齊,方才歇息。”
——老舍《駱駝祥子》(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第78章。
注:因該詞屬方言詞彙,現代漢語通用詞典收錄較少,釋義主要依據方言研究專著及經典文學作品。
“折掇”是一個方言詞彙,含義與“折磨”相近,主要用于描述使人身心受苦或受煎熬的狀态。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折掇的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元代《南牢記》); “你們把他折掇死了怎麼辦呢?”(梁斌《播火記》)。
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詞彙的演變或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矮人白也包竹繃場面鼻亭神不改其樂不遺巨細不以一眚掩大德讒嬖遲怠持容刀工等比登記兜肚斷塞番兵風雲之志腹婚瓜葛相連顧犬補牢恒科禾線後車之戒喉鳴讙敖黃弟互結僭視戒規鯚花軍心摳唆楛死牢圄麗則緑珠江猛虎抹月秕風南省舍人奇略清察青巒情傷勤則不匮窮勁奇僻起義全色羣廟識得事危累卵受塵他方湯包忘服違法行為無友顯嚴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