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少年中國學會的意思、少年中國學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少年中國學會的解釋

1919年7月由*********、王光祈等在北京發起成立。宗旨是: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總會設北京(1924年遷往南京),南京、成都和法國巴黎設分會。會務活動有出版刊物、講演、學術讨論等。1925年底,因會員嚴重分化而停止活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少年中國學會是五四運動時期(1919年)由李大钊、王光祈等人發起成立的著名進步青年團體。其名稱可從漢語詞典角度拆解釋義:

  1. "少年"

    漢語中"少年"指青年時期(約13-20歲),喻指新生、朝氣與變革力量。學會以"少年"為名,強調青年是改造中國的先鋒,呼應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的革新思想 。

  2. "中國"

    直指國家主體,體現學會以救國為根本目标。成員主張通過文化教育、社會運動探索民族複興道路,反對封建專制與列強侵略 。

  3. "學會"

    指有共同理想的知識分子組織。該團體以"本科學精神,為社會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為宗旨,融合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成員包括毛澤東、鄧中夏、恽代英等近代重要人物 。

曆史影響

學會1925年因意識形态分化解散,但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傳播與新文化運動,被譽為"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最廣、最深遠的青年組織"(《中國大百科全書·曆史卷》)。其精神反映五四一代知識分子對國家命運的深刻關切 。


來源說明

本文定義綜合參考《現代漢語詞典》("少年""學會"詞條)及曆史權威文獻:

  1.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少年中國學會"條目
  2. 《中國近現代史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 田子渝等《中國共産黨早期組織及其成員研究》(中共黨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少年中國學會是五四運動時期最具影響力的青年社團之一,其曆史背景、宗旨及作用可概括如下:

一、定義與成立背景

少年中國學會由李大钊、王光祈等人于1918年發起籌備,1919年7月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名稱源于梁啟超《少年中國說》及意大利“少年意大利”組織的啟發,旨在改造積弱的“老大中國”,建立朝氣蓬勃的“少年中國”。

二、宗旨與信條

學會以“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為宗旨,要求會員遵循“奮鬥、實踐、堅忍、儉樸”的信條。核心思想是通過科學方法和社會實踐推動國家革新。

三、組織與會員

四、活動與影響

  1. 刊物出版:創辦《少年中國》和《少年世界》,李大钊、鄧中夏等人主持編撰,傳播新思想。
  2. 思想啟蒙:通過學術讨論、演講等活動促進青年覺醒,間接推動馬克思主義的早期傳播。
  3. 社會影響:作為五四時期會員最多、分布最廣、存在時間最長的社團,其活動對五四運動及新文化運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五、分化與終結

因會員思想分歧加劇,1925年底學會停止活動。左翼成員多數加入中國共産黨,右翼則轉向國家主義派。


更多細節可參考權威來源如(鳳凰網)、(中國作家網)等。

别人正在浏覽...

白棘白骐本價貶斥不壹嵾差側僻蟬兒稱比床架鹑火春繭繁體高揭跟腳割削公案怪不得歸禾鼓外圈固項洪翻夾持季候戟戶堇塊急水誇俏老虎竈立制鹵汁緑豆青緑英靡飾腦兒嘔吟攀弄謙尊青輝頃世入味喪逝神傳石堤詩謎視朔市語試院首出四面受敵條播條綜啼魂通達惋憤王基輼涼穩住無心散卓嚣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