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稱被廢的皇帝。 唐 劉知幾 《史通·稱謂》:“天子見黜者, 漢 魏 已後,謂之少帝。”
(2).指新登基的皇帝。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十:“少帝 長安 開紫極,雙懸日月照乾坤。”
少帝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指年幼即位的皇帝,多見于中國封建王朝。該詞強調帝王登基時的低齡狀态,通常未具備實際執政能力,需由權臣、太後或攝政王輔佐。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1583頁。
參考鍊接:漢語大詞典線上版(需訂閱訪問)
西漢少帝
漢惠帝死後,前少帝劉恭(約8歲即位)、後少帝劉弘(約11歲即位)均被呂後操控,實為傀儡君主。
來源:《漢書·高後紀》,中華書局點校本。
參考鍊接:漢書線上閱讀(公益古籍庫)
南朝少帝
如南朝陳文帝之子陳伯宗(566年即位,時年14歲),因權臣陳顼專政,兩年後被廢。
來源:《陳書·廢帝紀》,中華書局,1972年。
在文學與曆史研究中,該詞延伸指代缺乏實權的年輕君主,隱含政權動蕩、權臣幹政的隱喻。
來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劉澤華,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
注:以上文獻來源均經權威學術平台驗證,部分古籍原文需通過專業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獲取完整内容。
“少帝”是一個曆史稱謂,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被廢黜的皇帝
指因政治鬥争或權力更疊而失去帝位的君主。例如東漢末年的漢少帝劉辯,繼位後被董卓廢黜并殺害。唐代史學家劉知幾在《史通·稱謂》中提到:“漢魏已後,謂之少帝”,即被廢天子統稱“少帝”。
新登基的皇帝
特指年幼或剛繼位的帝王,如唐玄宗退位後,其子唐肅宗李亨即位,李白在詩中用“少帝長安開紫極”描述新帝登基的場景。
該詞可引申為“名義上的掌權者”或“缺乏實權的傀儡領袖”,常見于對權力結構的批判性描述中。例如,現代語境中可用“少帝”暗諷企業或組織中名義領導與實際控制者的分離現象。
少帝的核心含義與“廢黜”“新立”相關聯,需結合具體曆史或文本背景理解。若需更多用例,可參考《後漢書》《舊唐書》等史籍。
白通帽鸨兒辯鋒龀齒寵服毳袍村路歧錯過時機打拷當禦赕物垛集獨豎一幟發神扶與服制關隔過秦論姑胥豪殖鴻紛諱門虎頭牌扈遊架疊姜子牙交構戒酒解字金镂集螢狂浪老耋老婆禅練事貍步蘆笳路南石林毛玻璃門功棉衣沐猿批把疋帛掐頭去尾卻歸染夏榮資肉包子打狗生燒淑質蘇生天保九如凸凹托終闱門無定着無價寶縣鼓顯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