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删撰的意思、删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删撰的解釋

删改撰述。《梁史·徐勉傳》:“ 勉 善屬文,勤著述,雖當機務,下筆不休。嘗以《起居注》煩雜,乃加删撰為《流别起居注》六百卷。”《舊唐書·刑法志》:“奏令所司删撰《格後長行敕》六卷,頒于天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删撰”是一個由“删”與“撰”組合而成的合成詞,屬于漢語中較為少見的書面用語。根據漢語構詞法分析,“删”本義為削除文字(《說文解字》釋為“剟也”),後引申為修改、修訂之意;“撰”原指編錄整理(《廣韻》注“述也”),現多指著述、創作。二字連用,其核心語義可解作“删改修訂并創作編纂”,特指對已有文獻進行甄别取舍後重新編訂的學術行為。

該詞在曆代典籍中偶見于文獻學領域,如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提及“删撰史籍,務存精要”,即指史學家對史料進行甄選、考訂與重編的學術過程。現代漢語中,“删撰”多用于專業學術語境,例如古籍整理工作中“删撰并施”的操作方法,既包含對冗餘内容的删削,也涉及體例重構的編纂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

“删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ān zhuàn(注音:ㄕㄢ ㄓㄨㄢˋ),其核心含義是删改撰述,即在寫作或編纂過程中對内容進行删減和修訂,使表達更精煉。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該詞由“删”(删減)和“撰”(撰寫)組成,強調在著述時去除冗餘部分,保留核心内容。例如,曆史文獻《梁史·徐勉傳》記載,徐勉因《起居注》内容繁雜,便“删撰”為精簡的《流别起居注》六百卷。

  2. 應用場景
    多用于文獻編纂、法律條文修訂等需要精簡内容的場景。如《舊唐書·刑法志》提到,官方曾“删撰《格後長行敕》六卷”以頒布天下。

  3. 現代意義
    在當代語境中,“删撰”可引申為對文字材料的編輯加工,尤其適用于學術寫作、公文處理等領域,強調通過删改提升文本的清晰度和邏輯性。

總結來看,“删撰”是結合“删減”與“撰述”的複合詞,既體現對原始材料的整理,也包含優化表達的意圖。

别人正在浏覽...

暴刻寶塔悲悔筆據逼納撥萬論千不利市才流草履蟲昌華苑谄淚嗔目切齒赤豹持容沖日傳飱春鳸春醴辍毫栖牍從俗浮沉當緊彈糾倒把大憲電旗調行鼖镛格虜鹳骨腮古定刀簡敬缣箱積滿軍庫居庸寬隱愧戴立即劉郎霾暗命蒂密圖磨鉛策蹇南渡江旁貸青鞋宂吏入褚哨聲升高能賦沈醉石珠唐太宗彈冠聞寵若驚五山無始相與為一消算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