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删撰的意思、删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删撰的解釋

删改撰述。《梁史·徐勉傳》:“ 勉 善屬文,勤著述,雖當機務,下筆不休。嘗以《起居注》煩雜,乃加删撰為《流别起居注》六百卷。”《舊唐書·刑法志》:“奏令所司删撰《格後長行敕》六卷,頒于天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删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ān zhuàn(注音:ㄕㄢ ㄓㄨㄢˋ),其核心含義是删改撰述,即在寫作或編纂過程中對内容進行删減和修訂,使表達更精煉。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該詞由“删”(删減)和“撰”(撰寫)組成,強調在著述時去除冗餘部分,保留核心内容。例如,曆史文獻《梁史·徐勉傳》記載,徐勉因《起居注》内容繁雜,便“删撰”為精簡的《流别起居注》六百卷。

  2. 應用場景
    多用于文獻編纂、法律條文修訂等需要精簡内容的場景。如《舊唐書·刑法志》提到,官方曾“删撰《格後長行敕》六卷”以頒布天下。

  3. 現代意義
    在當代語境中,“删撰”可引申為對文字材料的編輯加工,尤其適用于學術寫作、公文處理等領域,強調通過删改提升文本的清晰度和邏輯性。

總結來看,“删撰”是結合“删減”與“撰述”的複合詞,既體現對原始材料的整理,也包含優化表達的意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删撰

删撰(shān zhuǎn),是一個由“删”和“撰”兩個字組成的詞語。

“删”字的部首是刂,表示有關刀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為2。原始的漢字象形,表示切割的動作。在《說文解字》中,删字的解釋是切割、修剪、删除。作為一個單獨的字,删可以表示删除、删減等含義。

“撰”字的部首是手,表示有關手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為15。也是一個原始的漢字象形,表示用手拿着筆在紙上書寫的樣子。在《說文解字》中,撰字的解釋是寫、編次、作文等。作為單獨的字,撰可以表示寫作、創作等含義。

聯合起來,删撰表示的是删除和書寫的動作。它也可以指編纂、整理文稿的工作。

“删撰”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人在編輯時對已有文稿進行删減和整理的工作。它通常指的是将原始文稿中的冗餘部分删除,進行修改和修飾,以便提煉出更精煉、更有邏輯性的文學作品。

在繁體字中,删撰被寫作「刪練」。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删字寫作「殳刂」,撰字寫作「壯戆手」。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花了很多時間進行删撰,使這篇文章更加完美。

2. 那位作家是一位删撰能手,他的作品經過精心修改後,總能給人一種獨特的閱讀體驗。

一些與删撰相關的詞語:

組詞:編輯、修改、整理、潤色、修飾

近義詞:編纂、策劃、拟訂

反義詞:添加、擴展、增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