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晉 王徽之 。 唐 杜牧 《題劉秀才新竹》詩:“不是 山陰 客,何人愛此君?” 王徽之 酷愛竹子,事見 晉 裴啟 《語林》。參見“ 山陰乘興 ”。
“山陰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山陰客”指晉代名士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因其曾居山陰(今浙江紹興)而得名。該詞常見于古代詩詞中,用以代指風雅之士或與王徽之相關典故的引申。
核心人物
王徽之性格灑脫不羁,《晉書》記載他“性卓荦不羁”,尤以“雪夜訪戴”典故聞名:他曾在雪夜乘舟拜訪友人戴逵,至門前卻興盡而返,留下“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的轶事。
與竹的關聯
王徽之酷愛竹子,曾言“何可一日無此君”。唐代杜牧《題劉秀才新竹》中“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即化用此典,将“山陰客”與竹的高潔品格相聯。
該詞在詩詞中多用于:
“山陰”在古詩詞中常與王羲之(如“山陰蘭亭”)關聯,需注意區分。而“山陰客”特指王徽之,與其父的典故無直接關聯。
《山陰客》是一個常見的中國人名,它可以指代一個來自山陰地區的旅行者或客人。該詞經常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代表着山陰地區的文化和風情。
《山陰客》的拆分部首是山和阝,總共有12個筆畫。
《山陰客》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文學巨著《紅樓夢》,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在小說中,詞牌名為《山陰道中》的一首詩表達了人物賈寶玉的離别之情。後來,人們逐漸将詞牌名作為一個名稱來使用。
《山陰客》的繁體字形為「山陰客」。
在古代,「山陰客」一詞可用不同的漢字寫作「山隱客」或「山殷客」等。
1. 他是一位來自山陰的山陰客,對這片土地了解得非常深入。
2. 在《紅樓夢》中,賈寶玉作為山陰客,形象描寫了他的清幽和情思。
與「山陰客」相關的組詞有「山陰地區」、「山陰文化」、「山陰人」等。
與「山陰客」近義的詞彙有「山中人」、「山隱遊子」等。
與「山陰客」反義的詞彙較少,因為它主要指代特定的客人身份,沒有明顯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