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陰客的意思、山陰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陰客的解釋

指 晉 王徽之 。 唐 杜牧 《題劉秀才新竹》詩:“不是 山陰 客,何人愛此君?” 王徽之 酷愛竹子,事見 晉 裴啟 《語林》。參見“ 山陰乘興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山陰客"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學典故的雅稱,其核心含義與行為方式、人生态度相關,具體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山陰客

指代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灑脫之人,尤指不拘形式、隨心而動的文人雅士。

字面拆解:


二、典故出處與語義來源

該詞典出《世說新語·任誕》所載東晉名士王子猷(王徽之)雪夜訪戴的故事: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關鍵行為:

  1. 乘興而往:因一時興起,不顧風雪深夜前往拜訪友人戴逵(戴安道)。
  2. 興盡而返:抵達後未見面即折返,重在享受過程而非結果。

此典故奠定了“山陰客”的語義核心——追求精神自由、不拘泥于目的的真性情(王力《古代漢語》)。


三、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1. 文人精神的象征

    代表魏晉名士“任誕率性”的風度,體現道家“順應自然”的哲學觀,被後世文人視為超凡脫俗的行為典範(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2. 詩意人生的隱喻

    常見于詩詞,如蘇轼“何必見戴”化用此典,表達對灑脫人生的向往;陸遊“不如乘興扶藜去”亦承其意(錢锺書《宋詩選注》)。

  3. 現代用法延伸

    泛指遵循本心、不拘形式的行動者,或調侃“臨時起意卻中途放棄”的行為,帶幽默色彩。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世說新語校箋》(徐震堮 校箋)

    收錄原始典故,詳注王子猷生平及魏晉社會背景。

  2.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 主編)

    釋義:“指訪友半途而返者。典出《世說新語》。”

  3. 《中國典故大辭典》(趙應铎 主編)

    解析其文化影響,列舉例證十餘條。


五、語義總結

山陰客 = 隨心而行 + 無拘無束 + 重在過程

其價值不在“抵達”,而在“出發的興味”與“歸返的自在”,成為中華文化中獨特的精神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山陰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山陰客”指晉代名士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因其曾居山陰(今浙江紹興)而得名。該詞常見于古代詩詞中,用以代指風雅之士或與王徽之相關典故的引申。


二、典故來源

  1. 核心人物
    王徽之性格灑脫不羁,《晉書》記載他“性卓荦不羁”,尤以“雪夜訪戴”典故聞名:他曾在雪夜乘舟拜訪友人戴逵,至門前卻興盡而返,留下“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的轶事。

  2. 與竹的關聯
    王徽之酷愛竹子,曾言“何可一日無此君”。唐代杜牧《題劉秀才新竹》中“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即化用此典,将“山陰客”與竹的高潔品格相聯。


三、文學引用

該詞在詩詞中多用于:


四、擴展說明

“山陰”在古詩詞中常與王羲之(如“山陰蘭亭”)關聯,需注意區分。而“山陰客”特指王徽之,與其父的典故無直接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

白犢百擧擺飾白水鑒心罷勌榜掠本謀并同避世金門不二色不關痛癢不亢不卑常形車輪菜撦磔德鄰地膚子堤潰蟻穴二元方程式飛身腐心規害閨妮歸首國蔽汩振海牛韓康壞決渙汗畫片京削進駕金秋考磐孔艱了知聊亮蠡屏僇僇美材迷目穆生難上難,難上加難涅而不淄逆指犯顔憑式平土搶地忍可善自為謀剩有世事炎涼歎慕蹄筋退概望魚文過飾非物阜民豐遐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