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承。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若水》:“ 黃帝 長子 昌意 德劣,不足紹承大位,降居斯水為諸侯焉。”《清史稿·仁宗紀》:“朕紹承大統,不敢暇逸。”
紹承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傳承意味的複合詞,由“紹”與“承”兩個語素構成,核心含義指接續、繼承并傳遞前人的事業、思想或傳統。以下從詞典釋義、語素分析及典籍用例角度詳細說明:
紹(shào)
《尚書·盤庚》:“紹複先王之大業。”
(意為“繼承複興先王的大業”)
承(chéng)
《詩經·大雅·抑》:“子孫繩繩,萬民靡不承。”
(意為“子孫謹慎,萬民無不順從繼承”)
強調主動接續前人事業或精神,并承擔傳遞責任,含莊重色彩。
《漢語大詞典》釋為“繼承;承接”,如“紹承文化”“紹承遺志”。
《後漢書·儒林傳》:“紹承聖緒,褒顯儒術。”
(指繼承聖人的思想傳統,弘揚儒學)
用于描述對文化遺産、學術思想的延續(例:“紹承國學精髓”)。
指事業或責任的代際交接(例:“紹承家族企業”)。
強調對傳統制度或精神的延續(例:“紹承禮樂制度”)。
說明:因網絡資源限制,本文未提供線上鍊接,建議查閱上述紙質或官方電子版權威辭書獲取完整釋義。
“紹承”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ào chéng,其核心含義是繼承,常用于表達對傳統、事業或文化的延續。以下是詳細解釋:
《水經注·若水》(北魏·郦道元):
“黃帝長子昌意德劣,不足紹承大位,降居斯水為諸侯焉。”
(昌意因德行不足未能繼承帝位,被降封為諸侯。)
《清史稿·仁宗紀》:
“朕紹承大統,不敢暇逸。”
(皇帝繼承皇位後,不敢懈怠享樂。)
在姓名學中,“紹承”寓意傳承與擔當: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辭海》等權威辭書。
阿呆白衣道班次搬遷寶鈴镖頭博極不得勁城聚哆然方訣放射性元素楓香樹凫藻敢布腹心割骨療親棺椑貫金漢庭寒穴浩浩槐膠彈子黃發換馬胡麻飯矯強夾袢寄生囊钜編駿駮空城雀礦主來去冷峻臉紅臉模子六用盧溝曉月羅略馬蹄帖孟青鳴珂锵玉拈籌凝霧配邊黔驢容保塞擦音傷慘說地談天叔仲松茸素賞剔發彤精土國推避無籍人無象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