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秦觀 有《滿庭芳》詞,為 蘇轼 所賞識。因詞中有“山抹微雲”句,故 蘇 戲為句雲:“山抹微雲 秦學士 ,露花倒影 柳屯田 。”見 宋 葉夢得 《避暑錄話》卷下。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四:“ 溫 ( 範溫 )嘗預貴人家會,貴人有侍兒,善歌 秦少遊 長短句,坐間略不顧 溫 。 溫 亦謹,不敢吐一語。及酒酣懽洽,侍兒者始問:‘此郎何人耶?’ 溫 遽起,叉手而對曰:‘某乃山抹微雲女婿也。’聞者多絶倒。” 範溫 , 秦觀 婿。後因以為典。 清 朱彜尊 《送程秀才還宣城》詩:“花飛春水都官句,山抹微雲女婿詩。”詩題自注:“ 梅孝廉 , 庚 女婿也。”
“山抹微雲”出自北宋詞人秦觀的《滿庭芳·山抹微雲》,是宋詞中的經典意象,其含義和文學價值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詞義與意境
字面意為“遠山仿佛被一抹輕雲淡淡暈染”,勾勒出山水相接、雲霧缭繞的朦胧畫面。此句通過“抹”字将靜态的山與動态的雲巧妙結合,既展現色彩對比(青山與白雲),又賦予畫面動态感。蘇轼曾戲稱“山抹微雲秦學士”,将其與柳永的“露花倒影”并稱,凸顯此句的傳神之處。
文學手法
後世影響
該句因蘇轼的引用而廣為人知,成為秦觀的代稱(如“山抹微雲君”),并衍生為成語,形容景色朦胧或事物微小。南宋葉夢得在《避暑錄話》中記載了蘇轼對此句的贊賞,進一步推動其傳播。
原詞片段參考(《滿庭芳》):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谯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 ——通過淡雲、衰草等意象,渲染出秋日離别的蕭瑟氛圍。
《山抹微雲》是一個成語,指的是山的輪廓因為雲霧而模糊不清。它用來形容景色美麗,雲霧缭繞,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山抹微雲》是由“山”(部首:山,筆畫:3),“抹”(部首:手,筆畫:7),“微”(部首:彳,筆畫:3),“雲”(部首:二,筆畫:3)組成。
《山抹微雲》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夢溪筆談》一書中。這本書是一部記載着各種有趣典故和言論的文集。
《山抹微雲》的繁體字為《山抹微雲》。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古時《山抹微雲》的字形為:“山”、“押”、“微”、“雲”。
春天來臨時,整個山谷仿佛被《山抹微雲》裝點得如詩如畫。
山水畫、雲霧彌漫、微風拂面。
近義詞:山明水淨、雲起山峰、山光水色。 反義詞:山峰清晰、雲開見日、天空明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