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寒水冷”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該成語字面指“山間寒冷、水流冰冷”,形容冬季寒冷蕭瑟的景象,帶有清冷孤寂的意境。其最早出自宋代釋普濟的禅宗典籍《五燈會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來柳綠花紅。”
除描述自然景象外,也可比喻環境或人際關系的冷漠、孤寂,如“他身處異鄉,感受到山寒水冷般的疏離”。
該成語多用于文學性描述,口語中較少出現。需結合語境判斷是寫實還是比喻,避免歧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出處或例句,可參考《五燈會元》原文或權威詞典。
《山寒水冷》是一個成語,形容山川、江河水面寒冷的景象。它表示寒冷的程度極高,天氣極寒。它常常用來形容冬天的嚴寒或寒冷的季節。
《山寒水冷》分為四個字,可以拆分為:
山(部首:山,五筆編碼:25212)
寒(部首:宀,五筆編碼:44524)
水(部首:水,五筆編碼:30523)
冷(部首:冫,五筆編碼:41121)
《山寒水冷》是由兩個獨立的描寫冬天寒冷景象的成語組成而來。山代表寒冷的風景,水代表凍結的江河水面,冷表示嚴寒。
《山寒水冷》的繁體字為「山寒水冷」,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山寒水冷》的古代寫法為「山寒水寒」,其中「寒」的古代寫法是「□寒」。
1. 冬天的早晨,外面山寒水冷,凍得人直打哆嗦。
2. 初冬的夜裡,湖面上的水冷得能凍住人的呼吸。
1. 寒冷:極冷的。
2. 寒風:冷的風。
3. 寒冬:嚴寒的冬季。
1. 寒飕飕
2. 寒冷刺骨
3. 寒氣逼人
1. 溫暖
2. 炎熱
3. 舒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