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疏的意思、上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疏的解釋

[present memorial to the throne] 臣子向帝王進呈奏章

上疏言時事

詳細解釋

(1).臣下向皇帝進呈奏章。《史記·武帝本紀》:“ 齊 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然無驗者。” 唐 杜甫 《遣興》詩之四:“上疏乞骸骨,黃冠歸故鄉。”《新五代史·明宗紀論》:“當是時,大理少卿 康澄 上疏言時事。” 吳晗 《朱元璋傳》第七章第一節:“ 朱元璋 假托有星變,得殺大臣應災,把 李善長 和妻女弟侄家口七十餘人一起殺掉,這年 善長 已經七十七歲了,一年後有人替他上疏喊冤。”

(2).指奏章。《漢書·董仲舒傳》:“ 仲舒 所著,皆明經術之意,及上疏條教,凡百二十三篇。”《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所著賦、頌、銘、誄、問、注、哀辭、書、論、上疏、遺令凡十六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上疏”是中國古代官員向君主進呈奏章的文書形式,主要用于規谏、陳情或議政。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上疏”指臣子向帝王提交奏章的行為,既是動詞(進谏動作),也可作名詞(指奏章本身)。其内容多涉及治國建議、政策批評或人事舉薦,具有機密性和正式性。

2.曆史背景與用途

3.詞義擴展與結構

4.經典用例

5.文化意義

作為古代政治溝通的重要方式,“上疏”體現了儒家“以道事君”的思想,如蕭望之谏元帝選賢任能,彰顯文臣的倫理責任。

“上疏”是兼具實用性與政治倫理的文書形式,其曆史演變和多樣用途反映了古代官僚體系的特點。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格式,可查閱《漢書》《新五代史》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疏》的意思

《上疏》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有兩個不同的含義。一是指古代官員向皇帝或上級官員遞交的奏疏;二是指人們向上級或上面的重要人物提出的請願或建議。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上疏》的部首是“蔔”(封蔔部),它包含了三個筆畫,分别是“十”、“十”、“一”。

來源和繁體

《上疏》這個詞的來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方文書寫作形式。根據曆史記載,自漢朝以來,《上疏》常用作官員向皇帝呈遞奏疏的稱謂。繁體字版本為「上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詞語《上疏》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某位大臣上疏請求皇帝減輕賦稅負擔,以安撫民衆。

2. 學者們上疏建議政府推行環境保護政策。

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

1. 上書:向上級或重要人物遞交請願、建議書。

2. 疏通:清理并使流通暢通。

近義詞

與《上疏》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奏疏

2. 奏章

3. 奏折

反義詞

與《上疏》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下疏

2. 上告

3. 上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