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向上級請求或請示。《韓非子·二柄》:“ 田常 上請爵祿而行之羣臣。” 唐 韓愈 《唐故江西觀察使韋公墓志銘》:“公将行,曰:‘吾天子吏,使海外國,不足於資,宜上請,安有賣官以受錢邪?’”《元史·河渠志一》:“衆議紛紜,互陳利害,當事者疑惑不決,必上請朝省。”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太常博士》:“即如廢 昌邑王 奏中,公卿将相列名上請,必曰:臣 敞 等,謹與博士議雲雲。其重之如此。”
(2). 唐 宋 禮部試士出試題,準舉子進問題意,謂之“上請”。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八:“ 唐 禮部試詩賦題,不皆有所出,或自以意為之,故舉子皆得進問題意,謂之上請。” 宋 吳自牧 《夢粱錄·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知貢舉等官,於廳前備香案穿秉而拜,諸士人皆答拜。方下簾幙,出示題目于廳額。題中有疑難處,聽士人就簾外上請。”
“上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因曆史背景和使用場景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如《元史》《韓非子》),可參考、6等來源。
《上請》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向上級或有權決策的人提出請求、建議等。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向領導請示、向法院上訴等。
《上請》的拆分部首是「蔔」和「十」。它的總筆畫數是六筆。
《上請》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文書格式。在古代,人們将請求、奏章等書面文件稱為「請」,而表示向上級提交這些文件的行為稱為「上請」。這個詞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
在古代,「上請」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有些不同。一種常見的寫法是「上凈」,其中的「凈」是現代漢字「請」的古體形式。還有一種寫法是「上極」,其中的「極」同樣是對「請」的古體形式。
1. 他向上級上請了三天假,為了能陪伴家人度過重要的節日。
2. 我們應該勇于上請,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反映給領導。
上級、請示、上訴、請教、請願
奏請、呈請、請求、建議
下請、下級、答複、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