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賞功罰罪 ”。
“賞高罰下”是一個成語,讀音為shǎng gāo fá xià,其核心含義是獎賞有功之人,懲罰有罪之人,與“賞功罰罪”同義。以下是詳細解析:
含義
指通過明确的獎懲制度,激勵善行、懲治惡行。其中“高”指功績或德行高尚者,“下”指有過錯或犯罪者。
出處
源自《商君書·禁使》:“夫賞高罰下,而上無必知,其道也與無道同也。” 高亨注解:“臣民有功為高,有罪為下,所以等于說賞功罰罪。”。
部分資料(如、5)提到該詞可能被誤解為“重視獎勵而輕懲罰”,但根據權威古籍注解,其本義仍以“功過分明”為核心。實際使用需結合語境,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商君書》或漢典等來源。
賞高罰下是一個成語,表達的意思是獎勵應該多給,處罰應該少給。具體的意思是在獎勵的時候要慷慨激昂,給予充分表彰和獎勵,而在處罰的時候要從輕處理,給予寬大處理。
賞高罰下這個詞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走、立、罒。按照部首進行分類,可以歸納到“言字旁”中。它的總筆畫數為14。
這個成語的出處是《封神演義》,相傳是商纣王在宴請臣子時和西伯侯伯禽喝酒,被西伯侯的學生嬴無忌所戲耍。伯禽勸商纣王處罰嬴無忌,而商纣王則表示“賞可大給,罰可小天下”。後來,“賞高罰下”成為了一個成語。
在繁體字中,《賞高罰下》的寫法為「賞高罰下」。
在古代,賞高罰下的寫法為「賞高法下」。
1. 領導對于員工的辛勤努力要及時給予贊賞,賞高罰下是激勵大家工作的有效方法。
2.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多給予孩子鼓勵和獎勵,賞高罰下能夠激發孩子的積極性。
1. 獎罰:指對人的行為進行獎勵和處罰。
2. 高下:比較優劣,勝負。
獎勵有加倍賞賜、有功賞、贊賞。
處罰有重罰、懲罰、懲處。
與賞高罰下相反的成語有“賞下罰高”,意為獎勵應該少給,罰處應加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