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尚方劍的意思、尚方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尚方劍的解釋

俗稱“尚方寶劍”。皇帝用來封賜大臣的劍,表示授權,可以便宜行事。 明 劉基 《贈周宗道》詩:“先封尚方劍,按法誅姦贜。”《明史·朱燮元傳》:“兼巡撫 貴州 ,仍賜尚方劍。”亦省稱“ 尚方 ”。 清 方文 《書事》詩:“相國臨戎賜尚方,九重親翰灑天章。”參見“ 尚方斬馬劍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尚方劍是中國古代帝王特權的象征器物,其名稱源于秦漢時期專司禦用器物制造的官署“尚方”。《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少府下設尚方令,負責監制皇室刀劍等珍品,故有“尚方劍”之稱。漢代尚方劍以精良工藝著稱,《後漢書·蔡倫傳》提到蔡倫任尚方令時改進器械制造,側面印證了尚方制器的權威性。

至明代,尚方劍發展為明确的權力符號。據《明史·職官志》記載,皇帝常賜尚方劍于軍事統帥,如萬曆年間兵部尚書石星獲賜劍可斬總兵以下軍官,象征“代天行罰”的司法特權。這種制度在清代逐漸式微,但“先斬後奏”的典故仍被廣泛使用。

在文化層面,尚方劍成為文學創作的重要意象。元代雜劇《霍光鬼谏》中已有“打一輪皂蓋飛雲,執一柄黃钺如虹,帶一頂金冠似日,挂一領紅袍焰火,懸一條玉帶玲珑,佩一口尚方寶劍”的描述,展現其神聖地位。明清小說《三俠五義》等作品更将其演繹為懲奸除惡的道具。

現代漢語中,“尚方劍”演化為特殊授權的代稱。《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皇帝禦用的寶劍,持有者可行使特權”,《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則強調其“象征最高權力”的引申義。該詞條在語言學上屬于曆史文化詞彙,承載着古代政治制度與司法體系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

尚方劍是中國古代皇權的象征,特指皇帝禦用或賜予大臣代表授權的特殊寶劍。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起源

尚方劍又稱“尚方寶劍”,名稱源于秦漢時期的官署“尚方”(或上方),該機構專司制造禦用器物,包括刀劍等武器。漢代稱“尚方斬馬劍”,因其鋒利可斷馬而得名,最初僅為皇家專用,未賦予特權含義。

二、曆史演變與權力象征

  1. 漢代:尚方劍僅作為禦用器物,但西漢朱雲曾請求漢成帝賜此劍斬殺佞臣張禹,雖未成功,卻使尚方劍開始與“先斬後奏”的皇權象征關聯。
  2. 宋代:将領出征時被賜尚方劍,可“專殺”副将以下官員,成為軍事授權的标志。
  3. 明代:權力達到頂峰,萬曆年間為平叛頻繁賜劍,巡撫和武将均可持劍行使先斬後奏之權,但需按法行事且戰後歸還。
  4. 清代:皇權高度集中,極少賜劍,年羹堯因擅權被整肅即為例證。

三、使用規則與限制

四、文化影響

尚方劍在戲曲小說中被神化,成為“先斬後奏”的代名詞,如《明史》記載賜劍平叛的案例,以及民間流傳的“折檻朱雲”故事。其演變反映了中國古代皇權與官僚制度的博弈,既體現信任授權,又強調中央集權的約束。

别人正在浏覽...

騃野飽餐變色易容兵棋賓席不道德捕醉仙猜摹侈卿吹魂村舍颠歌頓撇放嬌仿若匪人敷芬扶揑高賓詭秘很鸷壞植散羣回光簡穆介然劇本決疑軍候開遮孔道老弦練士泠落淩煙樓錄事盲瞀冒蔭冕服南美鬧竹竿篷舟普濟堂千籁辱舉入聖聲采時務策守中署理騰騰烈烈貼鄰突門幄卧無翼物證下濑船先卿先自霞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