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東梆子的意思、山東梆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東梆子的解釋

地方戲曲腔調或劇種名。據說是秦腔傳入 山東 以後所形成。流行于 山東 西部及 河南 、 河北 部分地區。劇目、唱腔同 山東 的平調、萊蕪梆子等相互影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山東梆子是流行于山東省魯西南及魯中地區的傳統地方戲曲劇種,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别稱

山東梆子又名“高調梆子”,簡稱“高調”或“高梆”,因唱腔高昂激越,被稱為“舍命梆子腔”。它屬于梆子腔系,與秦腔、晉劇等同源,但融合了山東方言和地方文化特色。

二、曆史起源

  1. 形成時間:明末清初由山陝梆子傳入山東,經本地化演變而成,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
  2. 傳播路徑:最初沿運河傳入魯西南,後分化為不同分支,如以菏澤為中心的“曹州梆子”和以濟甯、汶上為中心的“汶上梆子”,1952年統一定名為“山東梆子”。

三、藝術特色

  1. 唱腔特點:
    • 高亢激昂,多用真假聲結合(“大本腔”吐字、“二本腔”甩腔),淨行唱腔帶有沙音、炸音。
    • 花腔、甩腔豐富,尾音常落在“啊”上,形成獨特韻律。
  2. 表演風格:
    • 動作粗犷誇張,如黑臉角色的瞪眼、推圈走圓場等程式化動作。
    • 傳統劇目達600餘個,伴奏樂器以梆子、闆胡為主,曲牌多達180餘種。

四、流行區域

主要分布于山東西南部的菏澤、濟甯、泰安,以及河南、河北部分地區。

五、非遺地位

2008年6月7日,山東梆子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成為山東戲曲文化的重要代表。

如需更完整的劇目、曲牌或傳承人信息,中提及的漢典、百度百科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山東梆子的意思

山東梆子,指的是中國山東省傳統的一種戲曲形式。梆子劇源于明代,具有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内涵,被視為山東省的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産。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山 (shān),部首:山,總筆畫:3。

東 (dōng),部首:一,總筆畫:一。

梆 (bāng),部首:木,總筆畫:11。

子 (zǐ),部首:子,總筆畫:3。

來源和演變

山東梆子源自山東地區的民間音樂和舞蹈,受到了當地文化和曆史的深刻影響。它以山東方言演唱,通過唱念做打的方式進行表演,既有歌曲更有對白,常常配合音樂和動作表達劇情。

隨着時間的推移,山東梆子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戲劇形式,并在戲曲界享有盛名。它不僅在山東廣泛流傳,也在全國範圍内有着一定的影響。

繁體

山東梆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山東梆子

例句

聽說山東梆子的表演非常精彩。

組詞

山東梆子劇團,傳統山東梆子,梆子唱腔。

近義詞

山東曲藝,山東評劇。

反義詞

京劇,豫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