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删定郎的意思、删定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删定郎的解釋

我國 晉 代以來修改審定律令的官名。《資治通鑒·齊武帝永明九年》:“七年,尚書删定郎 王植 集定二註,表奏之。”《資治通鑒·陳武帝永定九年》:“置删定郎,治律令。” 胡三省 注:“删定郎,自 晉 宋 以來多置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删定郎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特指唐代刑部下設的專職司法官員,主要負責法典修訂、律令删改及司法文書審核工作。其核心職能與曆史沿革如下:


一、官職性質與隸屬

删定郎為唐代刑部所屬官職,是中央司法體系中的重要技術性官員。據《唐六典》記載,刑部設“删定使”或“删定官”,其下屬具體執行者即稱“删定郎”,職責聚焦于法律文本的編纂與修正。參見《唐六典·卷六·刑部》。


二、核心職能

  1. 律令修訂

    參與國家法典的編修,對舊律條文進行删減、增補或調整,确保法律條文適應時政需求。例如《開元律》的修訂即由删定官主導完成。

  2. 案例彙編與司法解釋

    整理司法判例,編纂《法例》等指導性文件,統一全國裁判尺度,減少法律適用歧義。

  3. 文書核校

    審核地方上報的重大案件卷宗,糾正律條引用錯誤,維護法律執行的一緻性。


三、曆史沿革與品級


四、學術價值與影響

删定郎的立法實踐推動唐代法律體系精密化,其參與的《永徽律疏》(後稱《唐律疏議》)成為東亞法系典範。現代學者嚴耕望在《唐代行政制度史論》中指出,該職位體現了唐代“專業官僚”制度的成熟性。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删定郎"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删定郎是晉代至南北朝時期設置的官職,主要負責法律修訂與司法審查工作,其核心職能為「修改審定律令」。該官職名稱由動詞性複合詞「删定」加官名後綴「郎」構成,屬于偏正式合成詞結構。

二、曆史沿革

  1. 最早見于晉代,據《資治通鑒》胡三省注:「删定郎自晉宋以來多置之」
  2. 南朝齊武帝永明九年(491年)記載:「尚書删定郎王植集定二注,表奏之」
  3. 南朝陳武帝永定九年(565年)诏令:「置删定郎,治律令」

三、職責特點 該官職多設于中央司法機構,具有專業立法審查屬性,需對現行法律進行整理校訂,形成最終呈報皇帝的律令文本。從王植的案例可見,删定郎常參與法典編纂的集體協作。

建議查閱《資治通鑒》及《隋書·百官志》獲取更完整的曆史沿革記錄,可通過标注來源的網頁獲取基礎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哀茕白豪拜手鼻哂不了不當長呼傳閱怵懼春礿辍駕楚招膽門彫朽坊郭仿紙甘甘顧接合爪驕姱狡犬解禱解軍旌旆金坑咎陶看做磊落飒爽撩蜂撥刺陵宮靈晖吝啬鬼龍心馬鋪摸牌墨帖南齋乜嘢滂洽傾衿壤埊熱帶雨林氣候塞納河喪魂落魄三心二意屍寝舒散松寮索要彈冠結绶塌塌挺挺童山投金退谷彎弓響屧廊消煞骁遊斜紅溪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