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于誘導;好好引導。 漢 蔡邕 《陳太丘碑》:“善誘善導,仁而愛人。” 郭沫若 《賈長沙痛哭》:“執政的人在這時候是應該加以善導的。”
“善導”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核心含義和用法:
“善導”由“善”(善良、善于)和“導”(引導、指導)組成,表示善于引導和指導他人,強調通過溫和、有效的方式啟發或帶領他人。例如: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蔡邕《陳太丘碑》中“善誘善導,仁而愛人”,以及郭沫若《賈長沙痛哭》中提到的執政者需“善導”民衆。這些用例均體現其“以仁德引導”的内涵。
在佛教文化中,“善導”也指唐代淨土宗高僧(法號),他師從道綽,廣傳佛法,被尊為淨土宗二祖。但此含義屬于特定宗教背景,日常使用較少。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中的“善導大師”或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7等來源。
善導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善”和“導”,共有11個筆畫。善導的意思是指引、引導他人走上正确道路,促使他們從善行善。這個詞語來自于古代漢語,被廣泛使用于現代漢語中。
在繁體字中,善導的寫法是「善導」。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善導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基本結構和意思仍然相同。
1. 他是一位善導者,總是耐心而熱情地幫助他人。
2. 我們需要一位善導者來指引我們的方向。
善導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意思。例如:
- 善導者:意為善于引導他人的人
- 善導性:意為善于引導他人的品質或特性
善導的近義詞包括:引導、指導、教導
善導的反義詞包括:誤導、誤人子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