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色身的意思、色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色身的解釋

佛教語。即肉身。《楞嚴經》卷十:“由汝念慮,使汝色身。”《金剛經·離色離相分》:“如來説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 陳雄 注引《壇經》:“皮肉是色身。” 南朝 陳 徐陵 《長幹寺衆食碑》:“則菩薩應化,鹹同色身,諸佛浄土,皆為揣食。” 唐 黃滔 《莆山靈岩寺碑銘》:“ 了公 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身不壞。”《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六:“小僧出家人,隻這個色身,尚非我有,何況外物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佛教經典及多部權威詞典的解釋,"色身"的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本定義 色身是佛教術語,指由物質(色)構成的肉身,即人類肉眼可見的生理軀體。在佛教世界觀中,色身由"四大"(地、水、火、風)和父精母血因緣和合而成,具有五官四肢等有形軀殼特征。

二、五蘊構成 色身包含五蘊的複合體:

  1. 色蘊:物質層面的身體結構(骨骼、血肉等)
  2. 受蘊:苦樂等感受功能
  3. 想蘊:認知與觀念形成
  4. 行蘊:意志與行為動機
  5. 識蘊:意識與覺知能力

三、佛教核心認知

  1. 舍宅比喻:将色身比作旅店,強調其暫時性,《六祖壇經》指出"色身是舍宅,他隻是一個工具"
  2. 無常法則:色身必然經曆生老病死,最終朽壞
  3. 無我本質:五蘊聚合的色身并無永恒不變的"自我"實體

四、修行啟示 佛教主張不應執着色身,因其本質是:

該概念與"法身"形成對比,法身指超越物質的精神本體。理解色身的虛幻性,是佛教破除我執、證悟空性的重要修行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二

《色身》的意思

《色身》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人的體态、外貌、身材等方面的特征。它描述了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和容貌。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字詞《色身》的部首是,筆畫數為8

來源和繁體

《色身》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色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色身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現代漢字的标準寫法為色身

例句

1. 他的色身高大,引人注目。

2. 她的色身苗條,令人羨慕。

組詞

1. 膚色

2. 身體

3. 體色

4. 外表

5. 容貌

近義詞

1. 體型

2. 外貌

3. 容貌

反義詞

1. 靈魂

2. 内在

3. 人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