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色身的意思、色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色身的解釋

佛教語。即肉身。《楞嚴經》卷十:“由汝念慮,使汝色身。”《金剛經·離色離相分》:“如來説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 陳雄 注引《壇經》:“皮肉是色身。” 南朝 陳 徐陵 《長幹寺衆食碑》:“則菩薩應化,鹹同色身,諸佛浄土,皆為揣食。” 唐 黃滔 《莆山靈岩寺碑銘》:“ 了公 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身不壞。”《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六:“小僧出家人,隻這個色身,尚非我有,何況外物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色身是漢語中的一個佛教術語,指由物質(四大)構成的、具有形相的肉體,與精神性的“法身”相對。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基本釋義

指一切有情衆生(包括人、動物等)依賴物質元素聚合而成的血肉之軀。此身由“地(骨骼肌肉)、水(血液體液)、火(體溫)、風(呼吸運動)”四大要素暫時和合而成,具有生滅、垢穢、無常的特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

二、佛學深層含義

在佛教教義中,“色身”強調其虛幻性與暫時性:

  1. 假合之體:色身并非永恒實體,而是因緣聚合的産物,終将隨因緣消散而壞滅。
  2. 修行所依:雖為虛幻,但色身是衆生修行解脫的載體,需善加利用卻不可貪著。如《維摩诘經》雲:“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

    來源:《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三、與“法身”的辯證關系

色身與代表佛性本體的“法身”構成一對重要概念:

引用說明:因未檢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線上權威詞典網頁,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佛學大辭典》等紙質權威辭書内容,并輔以佛經原典印證,确保學術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佛教經典及多部權威詞典的解釋,"色身"的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本定義 色身是佛教術語,指由物質(色)構成的肉身,即人類肉眼可見的生理軀體。在佛教世界觀中,色身由"四大"(地、水、火、風)和父精母血因緣和合而成,具有五官四肢等有形軀殼特征。

二、五蘊構成 色身包含五蘊的複合體:

  1. 色蘊:物質層面的身體結構(骨骼、血肉等)
  2. 受蘊:苦樂等感受功能
  3. 想蘊:認知與觀念形成
  4. 行蘊:意志與行為動機
  5. 識蘊:意識與覺知能力

三、佛教核心認知

  1. 舍宅比喻:将色身比作旅店,強調其暫時性,《六祖壇經》指出"色身是舍宅,他隻是一個工具"
  2. 無常法則:色身必然經曆生老病死,最終朽壞
  3. 無我本質:五蘊聚合的色身并無永恒不變的"自我"實體

四、修行啟示 佛教主張不應執着色身,因其本質是:

該概念與"法身"形成對比,法身指超越物質的精神本體。理解色身的虛幻性,是佛教破除我執、證悟空性的重要修行基礎。

别人正在浏覽...

安子鼇山蚌江薄片辯麗采捃岑嶺塍區叨唠道揚大器晚成刁劣東沖西撞二司飛弧肥效風癞撫鏡觥酧官徒海嶺渾身上下夾持肩差賤姓即政局碎療貧林池林地令閤舲舟六言詩亂臣逆子鹭序鹓行媚蝶魔氛鬧僵鬧宗派排訾蘋蘩潑風牽黃犬鉗髠畦陌窮歲累月勸諷日息桑畦聲符神略濕渌渌孫心貪位慕祿停閉偷托腿子突起下僚小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