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節的意思、殺節的詳細解釋
殺節的解釋
陰冷肅殺時節。 晉 陸機 《演連珠》:“是以迅風陵雨,不謬晨禽之察;勁陰殺節,不凋寒木之心。”《文選·鮑照<舞鶴賦>》:“於是窮陰殺節,即景凋年。” 李善 注引《禮記》:“仲秋之月,殺氣浸盛。”
詞語分解
- 殺的解釋 殺 (殺) ā 使人或動物失去生命:殺生。殺敵。殺雞取卵。殺一儆百。 戰鬥,搏鬥:殺出重圍。 消減:殺風景。 藥物等刺激身體感覺疼痛:肥皂水殺了眼睛。 收束:殺價。殺尾。 勒緊,扣緊:殺車。 用在動詞
-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殺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基本釋義
“殺節”指陰冷肅殺的時節,多用于描述秋冬之際氣候寒冷、萬物凋零的自然景象,常帶有蕭瑟、嚴峻的意境。
文獻溯源
- 晉代陸機《演連珠》
文中提到:“勁陰殺節,不凋寒木之心”,以“殺節”形容嚴酷的氣候,反襯松柏等耐寒植物的堅韌。
- 南朝鮑照《舞鶴賦》
有“窮陰殺節,即景凋年”一句,描繪深冬時節萬物衰敗的景象,李善注引《禮記》補充:“仲秋之月,殺氣浸盛”,說明此詞與秋季肅殺之氣相關。
文化關聯
- 與節氣的關系
古人将“殺氣”與秋季對應,認為此時自然界進入收斂、肅殺的階段,如《禮記》中“仲秋殺氣浸盛”的記載,進一步強化了“殺節”與秋冬季的關聯。
- 文學意象
該詞多用于詩詞賦文中,通過環境描寫烘托蒼涼氛圍或反襯堅韌品格,如陸機以“殺節”對比“寒木之心”。
“殺節”是古代文學中描述秋冬肅殺氣候的特定詞彙,兼具自然現象與人文象征的雙重含義。其出處集中于魏晉南北朝文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殺節的意思
殺節(shā jié)是一個漢字詞彙,代表着因嚴格要求和執行而被迫去除的節目或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殺節的部首為木,部首筆畫數為4。整個字共有7畫。
來源
殺節一詞最早見于南朝劉孝炎所撰寫的《荊楚歲時記》一書。最初指的是舞蹈中、戲劇中或其他藝術表演中被取消、删減或摒棄的節目。
繁體字
《殺節》的繁體字寫作「殺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殺節的寫法并無差異。
例句
1. 為了減少劇目的時間,導演決定殺掉部分節目的節。
2. 他取消了活動中的殺節,以便在規定時間内順利結束。
組詞
殺戮、殺氣、節日、節儉
近義詞
删節、減節
反義詞
增補、添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