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廬的意思、僧廬的詳細解釋
僧廬的解釋
僧寺,僧舍。 宋 朱熹 《奉陪判院丈充父平父兄宿回向用知郡丈壁間舊題之韻》:“暮雨停驂處,僧廬古道邊。” 元 鄧文原 《三月晦遊道場山宿清公房與成文同行》詩:“涼立松風觀石溜,晚尋樵徑扣僧廬。”
詞語分解
- 僧的解釋 僧 ē 佛教指出家修行的人,梵語“僧伽”的簡稱:僧侶。僧尼。僧人。僧衆。僧俗。高僧。 尼俗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廬的解釋 廬 (廬) ú 房舍:茅廬。廬墓(a.古人于父母或老師死後,服喪期間守護墳墓,在墓旁搭蓋的小屋居住;b.廬舍和墳墓)。 姓。 筆畫數:; 部首: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僧廬”是漢語古典文學中的常見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釋義
僧廬指僧侶居住或修行的場所,即僧寺、僧舍,多為佛教建築。該詞由“僧”(出家修行的佛教徒)與“廬”(簡陋房屋)組合而成,字面意為“僧人的居所”。
二、文學引用與意境
- 朱熹詩句
宋代朱熹在《奉陪判院丈充父平父兄宿回向用知郡丈壁間舊題之韻》中寫道:“暮雨停驂處,僧廬古道邊”,描繪了古寺與暮雨交織的寂寥場景。
- 蔣捷詞作
宋末詞人蔣捷在《虞美人·聽雨》中以“而今聽雨僧廬下,鬓已星星也”表達暮年漂泊、寄居僧舍的孤寂心境,賦予“僧廬”滄桑與疏離的意象。
- 其他用例
元代鄧文原《三月晦遊道場山》中“晚尋樵徑扣僧廬”則通過“僧廬”烘托山寺的幽靜氛圍。
三、延伸說明
- 結構特點:多為簡樸建築,常見于山林或古道旁,與自然景觀相融。
- 文化象征:在詩詞中常寄托隱逸、孤寂或人生暮年的情感,如陸遊《僧廬》一詩亦通過描寫僧舍批判社會奢靡之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宋詞鑒賞辭典》或相關古籍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僧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僧」和「廬」。
「僧」是由「亻」(人)和「彳」(從)兩個部首構成,共有12畫。字形表示一個人行走的樣子,象征着僧人的形象。意思是指出家修道的人,也指佛教的信徒。
「廬」是由「廣」(廣場)和「木」(木頭)兩個部首構成,共有10畫。字形表示房屋下面有着廣場的樣子,象征着僧侶修行的場所。意思是指供僧人居住、修行的房屋。
「僧廬」一詞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在古代,僧人通常居住于禅宗的道場或寺廟内,進行修行和傳教工作。他們的居住地就稱為「僧廬」,用以表示僧人的修行場所。
在繁體字中,「僧」和「廬」的字形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僧」的字形與現代稍有差異,「彳」的部分被寫成了「行」,草體字中的「行」字變成了右邊的「行」字。
例句:
1. 僧廬寂靜無人,隻聽到蟲鳥的鳴叫聲。
2. 這座僧廬是一座古老的寺廟,曆經千年依然保存完好。
組詞:
1. 僧人:指行佛教道教的修道者。
2. 廟廬:指寺廟或宮殿。
3. 僧侶:指從事宗教修行的男性。
近義詞:
1. 寺廟:指佛教、道教或其他宗教的信仰場所。
2. 寺院:指佛教的修行場所。
3. 庵堂:指佛教的禅宗修行場所。
反義詞:
1. 俗廟:指非宗教信仰的場所。
2. 世俗:指塵世間的一般世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