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僧房。 唐 李中 《贈史虛白》詩:“明月過溪吟釣艇,落花堆席睡僧軒。”
“僧軒”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古典文獻或佛教文化資料。
《僧軒》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佛教寺廟中供僧人居住修行的房間或居所。
《僧軒》由“亻”、“車”和“軒”組成。
它的部首是“亻”。
它的筆畫數是10畫。
《僧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析韻》記載:“軒寺,佛寺謂之也。”說明“軒寺”即為古代佛寺。後來,人們将“軒寺”簡化為“僧軒”。
在繁體字中,「僧」和「軒」保持不變,字形上隻有細微的差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定的差異。就《僧軒》而言,古時候的寫法較為簡單,隻有4個筆畫。字形稍有不同,但整體意義相同。
1. 寺廟裡的僧軒安靜而甯靜,是僧人們修行的地方。
2. 瞻仰佛教廟宇,我看到了僧軒裡默默修行的僧人。
1. 僧人:指出家修行的*********。
2. 軒窗:指窗戶,特指高位的窗戶。
3. 寺廟:佛教或道教的宗教場所。
4. 修行:指在宗教上或自我精神修養上追求提高。
1. 僧院:指佛教僧侶居住修行的場所,含義與僧軒相似。
2. 茅廬:指簡陋的房屋,也可以指僧人修行的地方。
世俗:指塵世間的凡俗世界,與僧軒所代表的高尚修行精神相對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