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汛的意思、三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汛的解釋

指春、夏、秋三季的漲水期。第一汛叫6*春汛,或名桃汛、桃花汛、桃花水,汛期大概在清明節後二十日。第二汛叫伏汛,汛期在春汛後至立秋前。第三汛叫秋汛,汛期在伏汛後至霜降前。參閱 清 朱扆 《河防志》卷五。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三汛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三汛”是漢語中描述河流季節性漲水的術語,主要指春、夏、秋三季的漲水期,具體分為以下三類:

  1. 春汛(桃汛/桃花汛)
    因春季冰雪融化或降雨導緻河水上漲,多發生在清明節後20日左右。因桃花盛開時節出現,故又稱“桃花水”。

  2. 伏汛
    夏季因持續性降雨或暴雨引發的漲水,汛期從春汛後持續至立秋前。此時水量較大,易引發洪澇災害。

  3. 秋汛
    秋季因台風或連綿陰雨導緻的漲水,汛期在伏汛後至霜降前。部分河流受上遊來水影響也可能出現秋汛。

曆史背景
清代康熙年間,為治理黃河建立了“三汛呈報”制度,要求河道總督在桃汛、伏汛、秋汛後向朝廷彙報水情及防災情況。這一制度體現了古代對季節性洪水的系統化管理。

補充說明
“汛”本義為定期漲水,後衍生出“防汛”“汛期”等詞,強調對水患的防禦。三汛的劃分主要依據自然氣候規律,具體時間可能因地域和河流特性略有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汛的意思

《三汛》是一個漢字詞彙,指每年農曆三個不同時間點的洪水,也稱為“三次汛”或“季節性汛期”。它是指在中國南方地區的江河湖泊中,每逢夏季和秋季經過定期季風降雨影響,水位上漲,形成洪水泛濫的現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汛》這個詞可以拆分成“水”和“夕”兩個部首,并且它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三汛》一詞的來源比較明确,是由于中國南方地區的江河湖泊在夏季和秋季的季風影響下,經曆三次洪水泛濫的現象而得名。

繁體字中,“三汛”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以使用“災害”、“水氾”或者“洪澇”等詞語來描述洪水泛濫的現象。

例句

1. 每年的三汛期間,江河的水位都會激增。

2. 由于三汛的影響,農作物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組詞

組詞:汛情、汛期、汛情報告、汛情調查等。

近義詞

近義詞:洪水、澇災、水災等。

反義詞

反義詞:旱災、幹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