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釁的意思、三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釁的解釋

謂三瑕隙。《文選·劉孝标<廣絕交論>》:“因此五交,是生三釁。敗德殄義,禽獸相若,一釁也;難固易攜,讎訟所聚,二釁也;名陷饕餮,貞介所羞,三釁也。” 李善 注:“ 杜預 《左氏傳》注曰:釁,瑕隙也。”

(1).再三以香塗身。 清 顧炎武 《松江别張處士悫王處士炜暨諸友人》詩:“知己憐三釁,名流重八廚。”參見“ 三釁三浴 ”。

(2).喻反複自省。 宋 黃庭堅 《去年三月清明蔣彥回喜太守監郡》詩:“今當痛自改,三釁復三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釁"是古代漢語中具有儀式色彩的專有名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三次熏香或塗血的潔淨儀式,表達對重大事件的鄭重态度。該詞由"三"(多次、完整)和"釁"(祭祀時用牲血塗抹器物)構成,最早可追溯至《周禮》記載的宗廟祭祀儀軌。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釁"特指用牲畜鮮血塗抹新制禮器的行為,具有祛除邪祟、昭示誠敬的象征意義。在《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記載的"三釁三浴",即指對重要人物進行三次香薰沐浴的隆重接待禮儀,後簡化為"三釁"的表述方式。

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強調,該詞的深層文化内涵體現在數字"三"的完整性象征,以及"釁"所承載的溝通人神、彰顯誠意的禮制功能。這種儀式常見于古代盟誓、冊封、出征等重要場合,如《戰國策》記載的諸侯會盟"三釁而盟"的儀程。

需要注意的是,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該詞未被單獨收錄,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存在于文獻研究領域。其語義演變軌迹清晰呈現了中國古代禮儀文化從具象儀式到抽象精神象征的發展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三釁”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三種人際交往的弊端
    源自南朝劉孝标《廣絕交論》,指因五種交友方式(勢交、賄交、談交、窮交、量交)産生的三種矛盾:

    • 一釁:道德敗壞,行為如同禽獸;
    • 二釁:關系脆弱易變,引發争端;
    • 三釁:貪得無厭,被正直者所不齒。
  2. 反複自省的修養行為
    宋代黃庭堅詩中“三釁複三湔”,引申為通過多次自我反省來改正錯誤。

二、其他延伸含義

三、使用注意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廣絕交論》原文或《國語·齊語》。

别人正在浏覽...

闆闆卑亵砭焫邊驿标目部封測量觇标長身丑顇椿庭萱室純種出性得主堆案耳聾眼瞎鳳婿鳳衣幹曆紅顔白發渾金白玉講誨賤司譏诃籍納緊促靜躬集糅積思廣益劇辭苦手戀枕俪句泠汰亂階媽媽子缦布蠛子魔意目不忍覩難不成牌示青霄白日岖崎肉畜散徙殺敵緻果神骥出枥甚莫申晤食牌試鋪說條念款貪妄通欄标題銅字誣能銜恩飨禘象形拳綫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