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醉的意思、三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醉的解釋

(1).三次喝醉。 唐 于邵 《送蔺侍禦史還序》:“清絃發越,洋洋乎盈耳,一夕三醉,主人曰,未也。” 明 許時泉 《武陵春》:“曾經三醉 嶽陽樓 ,紅蓼灘頭狎白鷗。”

(2).石名。 宋 歐陽修 《嵩山十二首·三醉石》詩序:“三醉石在 八仙壇 上。”

(3).芙蓉之一種。 明 王世懋 《學圃雜疏·花疏》:“芙蓉特宜水際,種類不同……有曰三醉者,一日間凡三換色,亦奇。” 清 吳偉業 《題畫芙蓉》詩:“千絲衣薄荷同製,三醉顔酡柳共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醉"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既包含字面意義,也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典故和文學意象:

  1. 字面含義:多次醉酒或沉醉狀态

    • 這是最基礎的含義。"三"在此處為虛指,表示多次、反複。"醉"指因飲酒過量而神志不清的狀态,或引申為沉迷、陶醉于某事。
    • 例如:形容某人嗜酒,常處于"三醉"之中;或指被美景、藝術等深深吸引,達到"三醉"的忘我境界。
  2. 核心典故:呂洞賓“三醉嶽陽”

    • 這是"三醉"最著名且最具文化内涵的出處,源自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傳說。
    • 據元代《呂祖志》等道教典籍記載,呂洞賓曾三次醉倒于嶽陽樓。此"醉"非僅指飲酒,更象征其超然物外、遊戲人間的神仙姿态和點化世人的行為。傳說他借此度化有緣人(如度柳樹精等),留下了"三醉嶽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的詩句。
    • 此典故成為文人墨客吟詠的題材,嶽陽樓也因此與呂洞賓"三醉"的故事緊密相連,衍生出如"三醉亭"等建築。
  3. 文學意象與引申義

    • 豪放不羁的象征: 在詩詞中,"三醉"常用來表現名士風流、放浪形骸、不拘禮法的生活态度或精神狀态。例如,宋代詞人張元幹《水調歌頭·追和》中有"舉手釣鳌客,削迹種瓜侯。重來吳會三伏,行見五湖秋。耳畔風波搖蕩,身外功名飄忽,何路射旄頭?孤負男兒志,怅望故園愁。夢中原,揮老淚,遍南州。元龍湖海豪氣,百尺卧高樓。短發霜粘兩鬓,清夜盆傾一雨,喜聽瓦鳴溝。猶有壯心在,付與百川流。"雖未直接寫"三醉",但後世常以類似意象表達此種情懷。
    • 修道悟境的隱喻: 在道教文化語境下,"三醉"亦可隱喻修行者在追尋大道過程中經曆的忘我、超脫乃至頓悟的境界。呂洞賓的"醉"被視為一種得道後的逍遙狀态。
    • 特定情境的沉醉: 可指在特定場合(如花前月下、良辰美景)或對特定事物(如藝術、自然)的極度陶醉和流連忘返。

"三醉"一詞,從字面看指反複醉酒或沉醉;其核心文化内涵源于道教仙人呂洞賓"三醉嶽陽樓"度化世人的著名傳說,象征着超脫與點化;在文學作品中,它更發展成為一種表達豪放不羁、超凡脫俗或深度陶醉的經典意象。理解"三醉",需結合其字義、典故背景及文學引申義。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三醉”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主要有以下三種解釋:

一、三次喝醉

指短時間内多次醉酒的狀态,常見于文學典故。例如:

二、石名

特指宋代嵩山八仙壇上的奇石。歐陽修在《嵩山十二首·三醉石》詩序中明确記載:“三醉石在八仙壇上”。

三、芙蓉品種

一種花色隨時間變化的芙蓉品種,明代王世懋《學圃雜疏》記載:“三醉者,一日間凡三換色”,清代文獻也延續此描述。


注意:部分網頁(如)提到“三醉”作為成語表示“心情陶醉”,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義。建議優先參考前三種傳統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郍北走閟絕賓道播亡恻塞侈家侈言從姑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翠眊存安村學堂大發橫財代身當家人放參封嶽化本畫地環璧活把戲嘉寵姜維基本上階官噤啞開頭略稱斂服兩隣瀝酒黎民俪祉蘆苻淪堕迷謬密司密竹内寺嫩江牽聯鍬鐝氣疾清湯寡水清穩清衆窮櫩铨席上奏擅興發神椽神質狩嶽巡方束肩斂息遂過速途攤征桃來李答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