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足鼎的意思、三足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足鼎的解釋

(1).三足之鼎。古為國家之重器。 漢 劉向 《說苑·君道》:“於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

(2).如鼎之三足。 唐 劉禹錫 《蜀先主廟》詩:“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足鼎”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

“三足鼎”指由三條腿支撐的鼎,是中國古代青銅器的代表器物之一。鼎最初為烹煮器具,後演變為祭祀禮器,被視為國家權力的象征。其結構特點為三足兩耳,穩定性強,故有“三足鼎立”的比喻用法。

二、曆史淵源

  1. 文獻記載
    漢代劉向《說苑·君道》記載“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表明其作為祭祀重器的用途。
    唐代劉禹錫《蜀先主廟》中“勢分三足鼎”則用鼎足比喻三國分立的政治格局。

  2. 文化象征
    鼎在古代代表政權正統性,如“問鼎中原”即體現權力争奪。三足結構象征穩固,衍生出“鼎盛”“鼎力相助”等褒義詞彙。

三、成語應用

“三足鼎立”源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原指三方勢力均衡,如魏蜀吳三國分立。現代多用于描述商業、政治等領域中三方競争或制衡的狀态。

四、現代引申

當代語境中,“三足鼎”常被借喻為支撐體系的三大核心要素。例如:

注:相關典故和成語用法可通過《說苑》《史記》等古籍或權威詞典進一步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足鼎》的意思

《三足鼎》是一個成語,代表着國家或者一個組織的權力和統治地位。這個成語源于古代中國的曆史故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三足鼎》的拆分部首為“缶”和“黽”,其中,“缶”(fǒu)是指“瓦罐”,“黽”(mǐn)是指“仿佛”之意。根據康熙字典,這個成語的總筆畫為10畫。

來源和使用

《三足鼎》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朝時期。當時,周武王征服了商朝并且建立了周朝。他在商朝的首都鎬京(現在的河南省新鄭市)發現了一座名叫“鼎”的神秘銅器。武王以此象征他的統治,開始用這座“鼎”做為國家的象征物。後來,“三足鼎”成為了國家權力和統治地位的象征。

自那時以來,“三足鼎”成了表達國家權威和領導地位的稱謂。

繁體

《三足鼎》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三足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三足鼎》的寫法較為複雜,包含了許多獨特的字形。以下是《三足鼎》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的表示:

S  |    | << |   |    S  

SSSSSSSSSSSSSSS  SSS

S  |  / |    |   |    S  

例句

1. 這個國家的傳統文化是三足鼎立的。

2. 隻有在政府、企業和人民三者之間形成了三足鼎立,國家才能夠穩定發展。

組詞

1. 三足鼎立

2. 三足鼎立之勢

3. 一足鼎立

4. 兩足鼎立

近義詞

1. 三駕馬車

2. 三者并行

3. 三位一體

反義詞

1. 單足鼎立

2. 無足鼎立

3. 鼎足而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