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頭六臂的意思、三頭六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頭六臂的解釋

[be infinitely resourceful;be superhuman with three heads and six arms;have the strength of ten] 佛經上說佛的法相有三個頭六隻臂,用來比喻了不起的本領

我李闖王并沒有三頭六臂。—— 姚雪垠《李自成》

詳細解釋

亦作“ 三頭八臂 ”。神道的形狀。《法苑珠林》卷九:“﹝修羅道者﹞體貌粗鄙,每懷瞋毒,稜層可畏,擁聳驚人,并出三頭,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雲。”《景德傳燈錄·善昭禅師》:“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 那吒 撲帝鐘。”後以喻神通廣大,本領出衆。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四折:“總便有三頭六臂天生别,到其間那裡好藏遮。”《水浒傳》第二回:“他隻是一箇人,須不三頭六臂!”《紅樓夢》第八三回:“别説是女人當不來,就是三頭六臂的男人,還撐不住呢。” 夏衍 《秋瑾傳》第二幕:“聽人家說,我還以為您是一個三頭六臂的女英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頭六臂”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詞源與宗教背景

  1. 佛教起源
    該詞最早見于佛教經典,用于描述護法天神、阿修羅等超凡存在的法相,象征其神通廣大的法力。例如《景德傳燈錄》記載:“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咤撲帝鐘”,其中“那咤”(哪吒的佛教原型)即以此形象示人,展現降魔之力。

  2. 道教與神話演變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三頭六臂”被賦予更豐富的内涵,成為仙家變化術的體現。如《西遊記》中的哪吒和孫悟空均能化出三頭六臂,手持多種法器(如斬妖劍、火輪等),以一敵多,凸顯其戰鬥神通。


比喻意義


文學與曆史出處


近義與反義詞


“三頭六臂”從宗教法相演變為能力象征,既承載了佛教護法的威嚴,也體現了神話英雄的浪漫想象,最終成為漢語中形容超凡本領的經典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神話案例或佛教淵源,可查閱《西遊記》或《景德傳燈錄》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頭六臂》是什麼意思

《三頭六臂》是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一心多用,同時處理多個任務或問題。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形容具有超凡能力的神仙或大力士。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頭六臂》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人”和“手”,部首筆畫分别是2和4。

來源

《三頭六臂》最早出現于《山海經》一書中,描述了神話中的人物擁有三個頭和六隻手的形象。後來這個成語被用來比喻一個人在工作中、學習中或生活中能夠同時處理多個任務或問題。

繁體

《三頭六臂》在繁體中的寫法為《三頭六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三頭六臂》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因為漢字的演變曆程中有一些變化。但是整體形狀基本保持一緻,隻是細節上有些許區别。

例句

1. 他工作效率很高,就像一個《三頭六臂》一樣,能夠同時做好幾項任務。

2. 在比賽中,他表現得十分出色,簡直就是一個《三頭六臂》。

組詞

組詞:多才多藝、千手觀音、百發百中。

近義詞

近義詞:多能多藝、全才。

反義詞

反義詞:一事無成、無所作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