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話長。 清 翟灝 《通俗編·時序》:“《史記·孟子荀卿傳》:‘ 淳于髠 見 梁惠王 ,壹語連三日三夜無倦。’按:諺雲:三日三夜説不了,本此。”
“三日三夜說不了”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内容極其冗長或事情極為複雜,短時間内無法詳盡叙述,形容需要極長時間才能說完的話或事情。
典故源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戰國時期,齊國大夫淳于髡(kūn)受命勸說梁惠王。他以雄辯之才連續勸谏三天三夜,最終使梁惠王信服。後世以此引申為“三日三夜說不了”,比喻事情錯綜複雜、難以盡述。
該成語多用于口語或文學表達,帶有誇張色彩,強調内容的繁雜性。需注意與“三天三夜”相關短語區分,後者可能僅表示時間長度,而無“難以盡述”的引申義。
《三日三夜說不了》是一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事情非常複雜或事件非常艱難,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内說清楚。
《三日三夜說不了》的拆分部首是“日”和“言”,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4畫和7畫。
《三日三夜說不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三日三夜說不了」。
在古時候,《三日三夜說不了》可以以不同的漢字寫法表達,如「三日三夜道不暢」,「三日三夜難以道盡」等。
他遇到的問題非常複雜,簡單的一句話根本三日三夜說不了。
說不了明、道不盡、難以言表
言不盡、道不明、推陳出新
言之過多、話如滔滔、言簡意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