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興于三。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吾聞聖主所取儀,金天之大經,三起而成,四轉而終。”
(2).三次發射。《晉書·庾翼傳》:“師次 襄陽 ,大會僚佐,陳旌甲,親授弧矢,曰:‘我之行也,若此射矣。’遂三起三疊,徒衆屬目,其氣十倍。”
(3).三度興建。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 魯莊公 好宮室,一年三起臺。”
(4).指蠶三眠而起。 宋 陸遊 《甲子日晴》詩:“壟麥行可獲, 吳 蠶亦三起。”
"三起"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根據古籍及權威詞典解釋,主要有以下四種含義:
一、興于三 指事物以"三"為基礎發展而成,源于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官制象天》的哲學思想。文中提到"三起而成,四轉而終",強調"三"在天道運行中的周期性意義。
二、三次發射 源自《晉書·庾翼傳》軍事典故,描述将領庾翼在襄陽演示射箭時"三起三疊",通過三次連續發箭提振士氣,體現戰術威懾力。
三、三度興建 指頻繁建造工程,如《春秋繁露·王道》記載魯莊公"一年三起台",反映古代統治者大興土木的現象。此用法常含批判意味。
四、蠶三眠而起 古代農業術語,指蠶在生長周期中經曆三次休眠後蛻皮的現象,反映傳統農桑文化對生物習性的觀察記錄。
文化延伸:道教認為"三起"象征事物發展的周期性規律,如《春秋繁露》将"三起"與四季更疊關聯,體現天人合一思想。現代使用中需注意區分具體語境,避免混淆不同義項。
《三起》是一個含有多種意義的詞語。它既可以指代一個複雜的事件或現象,也可以表示一種行動或行為的重複出現。此外,它還可以表示一個事物的開始或起始階段。
《三起》由“三”字和“起”字組成。其中,“三”字的部首為“一”字,總共有三個筆畫;而“起”字的部首為“走”字,總共有十步旁(即十個筆畫)。
《三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的繁體字為「參起」,是古代文獻中常見的寫法。
在古代,「參起」常用作動詞,指的是某個事件或現象的開始。古時候的人們将其用于描述多種複雜的情況,如某個儀式、戰役、風波等的開始和發展。
這裡給出兩個關于《三起》的例句:
1.在中國曆史上,三起五起的戰争決定了國家的命運。
2.這個項目經曆了三起三落,終于在第四次嘗試中成功了。
組詞:起止、終起、一起
近義詞:開端、開始、發轫
反義詞:結局、結尾、終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