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二百十年。《漢書·路溫舒傳》:“ 溫舒 從祖父受曆數天文,以為 漢 厄三七之間。” 顔師古 注引 張晏 曰:“三七,二百一十歲也。自 漢 初至 哀帝 元年,二百一年也,至 平帝 崩二百十一年。” 漢 陳琳 《神女賦》:“ 漢 三七之 建安 , 荊 野蠢而作仇。”《宋書·符瑞志上》:“讖者雲:‘赤厄三七’,三七,二百一十年,有外戚之篡。”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三七之妖運告終,九五之真人已出。”
(2).二十一歲。 鄭振铎 《中國俗文學史》第十二章引 清 無名氏《繡香囊》彈詞:“二八登科标名早,三七入試舉孝廉。”
(3).人死後廿一日。《儒林外史》第四回:“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該請僧人追薦。” 巴金 《家》三七:“ 珏 真可憐,她死了快到三七了,我們家裡的長輩除了媽同姑媽,就沒有一個人去看過她。”
(4).三魂七魄。 晉 葛洪 《抱樸子·地真》:“故審威德所以保社稷,割嗜欲所以固血氣,然後真一存焉,三七守焉,百害卻焉,年命延矣。”
(5).多年生草本植物。塊根有止血作用,也叫田七。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三七》:“彼人言其葉左三右四,故名三七,蓋恐不然。或雲本名山漆,謂其能合金瘡,如漆粘物也,此説近之。”
“三七”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不同來源的詳細解釋:
以上内容整合自權威詞典、醫藥資料及文學典籍,如需完整信息可查看相關來源。
《三七》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三七分開”的意思。在古代醫藥中常用來指代草藥的一種處理方式,将草藥研成細末,然後通過機械篩将粗細不一的顆粒分離,隻保留細小的顆粒,以達到純淨的效果。
《三七》的拆分部首是“艹”,也就是草字頭。它由5個筆畫組成。
《三七》這個詞的來源與古代醫藥有關。傳說在古代醫者的實踐中,有一種植物,它的根有三個部分,也就是“三”,其他的部分有七個,也就是“七”。後來,人們把這種植物稱為“三七”,并将其用于藥物研制。
《三七》的繁體字為「參柒」。在繁體字中,「參」代表三,「柒」代表七。
古時候,《三七》的漢字寫作「參柒」,與繁體相同。當時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仍然保持一緻。
1. 他們需要對草藥進行《三七》處理,以便用于研制藥物。
2. 醫生告訴我,這種草藥隻有經過《三七》處理後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
組詞:三七根、三七粉、三七葉
近義詞:白花七葉、粉七
反義詞:五六、四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