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盆的意思、三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盆的解釋

同“ 三盆手 ”。 元 劉聞 《繭館賦》:“後翼翼以祇承兮,曰三盆之有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盆”是古代典籍中記載的缫絲工藝術語,指對蠶繭進行三次浸漬處理的過程。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天官·冢宰》,其中記載:“及大祭祀,供黑經、白經、玄紞、缁紐,三盆手缫,遂朱綠之。”鄭玄注曰:“三盆者,三淹也。凡缫,每淹大總而手振之,以出緒也。”

具體工藝分為三個階段:首次浸盆可軟化繭層,分離絲膠;二次浸盆進一步溶解雜質,使絲縷均勻;第三次浸盆則徹底清除殘留物,保證絲質光潔。這種工藝體現了古人通過觀察蠶繭特性總結的物理處理經驗,屬于中國古代絲織技術的重要智慧結晶。

《天工開物·乃服篇》對此亦有印證:“凡繭滾沸時,以竹籤撥動水面,絲緒自見。提緒入手,引入竹針眼,先繞星丁頭,然後由送絲竿勾挂,以登大關車。”文中雖未直接使用“三盆”之名,但描述的二次浸漬法實為三盆工藝的演變形态。

網絡擴展解釋

“三盆”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和權威資料綜合說明:

  1. 古代缫絲工藝術語
    源于《禮記·祭義》中的“三盆手”,指古代缫絲時三次浸繭抽絲的過程。孔穎達疏解為“三度浸繭以手振出其緒”,即通過三次浸泡蠶繭并用手抽絲,确保絲線質量。

  2. 成語引申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三盆”作為成語,可表示“一次性完成多項成績或表現出色”。此用法可能源于晉代王羲之《蘭亭序》中“将傾三盆”的文學化表達,但需注意該出處尚未被廣泛考證,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其他解釋需謹慎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

伴儅班漢飽學之士不棄不須鞭不以人廢言柴棍大老官大塗典缛頓壯發家法蓮燔玉風燈梗滞鈎谶鬼界紅情緑意壞錢磺胺活支剌绛唇踐山挾私介直精猛金墟福地擊虛開喻梅霖妙音謀首南革鬧心眼兒廿八躔偶世鵬張黔南啓銮寝齋親炙曲江認證乳媪譏少年犯生蒭身靈侍見事例錢恸醉僓僓芚愚柝擊讬事文章家卧隱象喙绡練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