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三盆手 ”。 元 劉聞 《繭館賦》:“後翼翼以祇承兮,曰三盆之有常。”
“三盆”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和權威資料綜合說明:
古代缫絲工藝術語
源于《禮記·祭義》中的“三盆手”,指古代缫絲時三次浸繭抽絲的過程。孔穎達疏解為“三度浸繭以手振出其緒”,即通過三次浸泡蠶繭并用手抽絲,确保絲線質量。
成語引申義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三盆”作為成語,可表示“一次性完成多項成績或表現出色”。此用法可能源于晉代王羲之《蘭亭序》中“将傾三盆”的文學化表達,但需注意該出處尚未被廣泛考證,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其他解釋需謹慎參考:
《三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三個盛裝水或鹽的容器。
《三盆》的部首是「缶」(瓦缶字旁),有9畫。
《三盆》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社會。那時,人們将水或鹽分别裝在三個容器裡,方便使用。
《三盆》的繁體為「三盆」。
在古代,「三盆」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上仍然是用「三」表示數量,用「盆」表示容器。
1. 她将三盆清水提到院子裡澆花。
2. 這家飯店的調料分别裝在三個鹽盆裡。
1. 三盆水
2. 鹽盆三
3. 三盆四五
1. 三隻盆
2. 三個容器
3. 三個盛裝器皿
1. 一隻盆
2. 單獨容器
3. 單個盛裝器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