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散木不材的意思、散木不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散木不材的解釋

比喻沒有用處的事物。

散木不材,成語,典出《莊子集釋》卷二中〈内篇·人間世〉。據說散木(栎樹)做船船會沉,做棺材會很快腐爛,做用具會壞得決,做門戶會吐脂,做屋柱會蛀,做什麼都不行。後遂以”散木不才“比喻沒有用處的事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散木不材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指看似無用之物實則蘊含大智慧或特殊價值。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層解析:


一、本義解析

  1. 字面釋義

    • 散木:指不成材的樹木,木質松散無法用于制作器具(《莊子·人間世》)。
    • 不材:即“無用”,不被世俗标準認可其價值。

      語源:出自《莊子·人間世》:“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椁則速腐……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

  2. 哲學内涵

    莊子借匠石與栎社樹的對話闡明:

    • 無用即大用:散木因“不材”免遭砍伐,得以長存(保全生命)。
    • 超越功利:批判世俗以實用主義衡量萬物,主張順應自然本性。

      《莊子集釋》雲:“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二、引申義與文化影響

  1. 文學隱喻

    後世文人以“散木”自喻,表達超脫功名、堅守本心的态度。如:

    • 陸遊《書歎》:“散木豈無用,散人何可羁。”
    • 蘇轼《宥老楮》:“我材奮散,散木存散。”
  2. 現代啟示

    • 生态價值:自然界的“無用”生物可能維系生态平衡(如腐木滋養菌類)。
    • 個體價值:不被主流認可的特質(如藝術天賦)可能成就獨特貢獻。

      參考《道家思想與生态哲學》(中華書局,2018):散木思想體現非人類中心主義價值觀。


三、權威典籍佐證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散木,不成材之木。喻無用之人或物。”(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2. 《莊子譯注》

    評注:“‘散木不材’是莊子對工具理性的解構,揭示‘無用’背後的生命哲學。”(中華書局,2007)


四、經典用例

《淮南子·齊俗訓》:

“柱不可以摘齒,筐不可以持屋……各用之于其所適,施之于其所宜。”

——強調物性各異,“不材”之物在特定情境中亦可發揮價值。


該成語以樹木為喻,深刻闡釋道家“無為而用”的思想,提醒世人突破功利視角,重新審視萬物存在的本真意義。其哲學内核至今仍具現實指導性。

網絡擴展解釋

“散木不材”是一個源自《莊子·人間世》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出處與典故

2.字面與引申義

3.深層哲學内涵

4.用法與示例

5.相關擴展

總結來看,“散木不材”不僅是一個描述無用的成語,更承載了道家對“有用與無用”的深刻思辨。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莊子·人間世》原文或相關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逼降玻意耳定律昌籙産家大器城北徐公觸熱打謾評跋谠規丹秫電鸷地垠煅煉俄爾防爆法物負闆覆疏高良姜歌樓龔黃鬼炁過憂耗誤畫卷卉裘火烏将作長史湝湝迹附赆贈擊毬拉硬屎塄堰靈構鄰國六玉落葉知秋茅廠冒天下之大不韪扪參魔媪墨幪潛沸奇節清照然物社栎石揵事節十客實切庶寀疏頭舒頭探腦天爺桐花文旆五谷蟲顯明鹹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