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木不材的意思、散木不材的詳細解釋
散木不材的解釋
比喻沒有用處的事物。
散木不材,成語,典出《莊子集釋》卷二中〈内篇·人間世〉。據說散木(栎樹)做船船會沉,做棺材會很快腐爛,做用具會壞得決,做門戶會吐脂,做屋柱會蛀,做什麼都不行。後遂以”散木不才“比喻沒有用處的事物。
詞語分解
- 散木的解釋 原指因無用而享天年的樹木。後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養性、不為世用之人。《莊子·人間世》:“ 匠石 之齊,至於 曲轅 ,見櫟社樹……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
- 不材的解釋 .不成材;無用。《莊子·山木》:“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成玄英 疏:“不材無用,故終其天年。” 唐 白居易 《蟠木謠》:“爾既不材,吾亦不材,胡為乎人間徘徊?” 清 趙翼 《老柳枝葉特茂詩以張
網絡擴展解釋
“散木不材”是一個源自《莊子·人間世》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出處與典故
- 該成語出自《莊子·人間世》,記載了一棵巨大的栎樹因材質問題無法被用作任何器具(如造船會沉、做棺會腐、做門會滲脂、做柱會蛀),被匠人稱為“散木”。莊子通過這個故事闡述“無用之用”的道家思想,認為看似無用的東西反而能保全自身,得以長壽。
2.字面與引申義
- 字面義:指樹木材質疏松、無法被加工利用(如栎樹)。
- 引申義:比喻人或事物缺乏實際用途或才能平庸。例如形容某物“毫無價值”,或某人“難當大任”。
3.深層哲學内涵
- 莊子借“散木不材”表達對世俗功利觀的反思。他認為,表面無用的東西可能因不被利用而避免災禍,如栎樹因“不材”得以存活千年。這體現了道家“無為”“順應自然”的思想。
4.用法與示例
- 語境:多用于自謙或評價他人/事物缺乏實用價值,如“我不過散木不材,難堪重任”。
- 近義成語:不材之木、朽木不可雕。
5.相關擴展
- 曆史演變:該成語從具體樹木特性逐漸抽象為對“無用”的哲學探讨,成為中國文化中辯證思維的典型例子。
總結來看,“散木不材”不僅是一個描述無用的成語,更承載了道家對“有用與無用”的深刻思辨。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可參考《莊子·人間世》原文或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散木不材》的意思
《散木不材》是一個成語,用于形容人才浪費、庸才輩出的情況。它的意思是指散落的木材無法組成優秀的家具,比喻人才稀疏且不合適地分散在各個領域,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散木不材》的拆分部首是木(木字旁),它由5個筆畫構成。
來源
《散木不材》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四年》中。散木意為分散的木材,不材意為不好的材質。引申含義即人才分散且水平不高。
繁體
《散木不材》的繁體字為「散木不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散木不材」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仍然為「散木不材」。
例句
1. 這支球隊衆星雲集,實力強大,絕不是一支散木不材之輩。
2. 這個單位人才稀少,遺憾地變成了一片散木不材。
組詞
組詞有:木材、材料、不材、散木、人材等。
近義詞
近義詞有:人才稀缺、人才困乏、人材匮乏。
反義詞
反義詞有:人才濟濟、人材輩出、人才鼎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