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魏 崔徽伯 、 房徽叔 、 張烈 (字 徽仙 )的合稱。《魏書·張烈傳》:“ 張烈 字 徽仙 , 清河 東武城 人也。 高祖 賜名曰 烈 ,仍以本名為字焉……時 青州 有 崔徽伯 、 房徽叔 ,與 烈 并有令譽,時人號曰三徽。”
“三徽”是北魏時期三位名士的合稱,具體指崔徽伯、房徽叔和張烈(字徽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三徽”一詞源于北魏時期,用于代指青州三位享有盛譽的人物:
據《魏書》記載,三人因“并有令譽”(均有美好聲譽)而被時人并稱為“三徽”,體現了當時社會對德行與才能的推崇。
部分現代詞典(如、3)将“三徽”解釋為“三種标志或徽章”,可能源于對字面的現代引申,但缺乏明确曆史依據,需結合語境區分。
建議進一步查閱《魏書》或權威古籍(如《北史》),獲取更詳實的曆史記錄。
三徽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一個事物或一個人具備三個标志或徽章。
三徽這個詞的部首是彳,共有7個筆畫。
三徽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離婁上》這篇文章中。在古代,徽章是一種身份标識,用來表示特定的地位或職責。因此,三徽所指的是一個人或事物擁有三個徽章,具備了明确的身份和職責。
在繁體字中,三徽的寫法為「三徽」,沒有其他不同的變體。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三徽為例,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是「㪐彳」或「彳㪐」,字形經過演變,逐漸演化成現代的「彳㐬」。
1. 他身上的三徽彰顯着他的權威和地位。
2. 這篇文章中的三徽清晰地揭示了作者的意圖。
三徽組詞舉例:三徽顯赫、三徽齊備、三徽領導。
與三徽意思相近的詞彙有:三個标志、三個徽章、三個标識。
與三徽意思相反的詞彙有:沒有标志、無徽章、無特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