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闾大夫的意思、三闾大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闾大夫的解釋

戰國 楚 官名,掌 昭 、 屈 、 景 三姓貴族。 屈原 曾任此職。 漢 王逸 《離騷序》:“ 屈原 與 楚 同姓,仕於 懷王 為三閭大夫。” 南朝 宋 顔延之 《祭屈原文》:“敬祭故 楚 三閭大夫 屈君 之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闾大夫”是中國戰國時期楚國特有的官職,主要職責涉及宗族事務管理。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與起源

  1. 詞義構成

    • “三闾”指楚國三大貴族姓氏:昭、屈、景。根據和,楚國王族将這三姓的居住區域劃分為“昭闾”“屈闾”“景闾”,“闾”本義為裡巷大門,引申為行政區劃單位。
    • “大夫”是古代官職名,屬于較高階層的官員。
  2. 曆史背景
    該官職始設于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專為管理王族事務而設,其職能類似于中原諸侯國的“宗正”(掌管宗室事務)。


二、主要職責

  1. 宗族管理
    負責昭、屈、景三姓貴族的譜系記錄、人才選拔及日常事務協調,确保宗族秩序。

  2. 祭祀與教育

    • 主持宗廟祭祀活動,維護禮制傳統。
    • 兼管貴族子弟的教育,培養“賢良”人才。
  3. 閑職屬性
    部分史料提到其職權相對清閑,尤其在屈原被貶後,此職更偏向象征性。


三、相關人物與典故

  1. 屈原
    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後因政治鬥争被流放。他任職期間緻力于宗族治理與人才舉薦,但最終因改革觸怒貴族而遭貶谪。

  2. 文學意義
    因屈原的悲劇命運,“三闾大夫”在後世文學中常被用作忠貞之士的象征,如南朝顔延之的《祭屈原文》即以此稱之。


四、權威來源印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史記·屈原列傳》或王逸《離騷序》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闾大夫》的意思

《三闾大夫》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古代社會中三個具有地方權威和行政職責的大夫。在古代中國的農村社會中,大夫是擔任地方官職的人員。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闾大夫》漢字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夫”,部首“口”表示與口有關,部首“夫”表示與男性有關。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5。

來源和發展

《三闾大夫》最早出現在《左傳》中,來自古代社會的命名法,是為了區分不同的地方上的行政官員。在古代農村社會中,每個地方上都會有三個大夫,負責管理和治理。

繁體字寫法

《三闾大夫》的繁體字寫法為「三閭大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三闾大夫》為例,古時候的寫法為「三闾大夫」。

例句

1. 在古代社會中,三闾大夫擔負着地方行政和治理的責任。

2. 這個小村莊的三闾大夫是非常有威望和權威的人物。

組詞

三闾大夫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四闾大夫」、「五闾大夫」等,表示不同地方上的行政官員數量。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鄉長」、「村長」、「地方官員」等,都是指負責地方行政的人員。

反義詞

反義詞包括「普通村民」、「平民百姓」等,表示與行政地位無關的普通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