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形勢敗壞如桑葉枯落、屋瓦解體。《後漢書·孔融傳》:“案 表 跋扈,擅誅列侯……專為羣逆,主萃淵藪。 郜 鼎在廟,章孰甚焉!桑落瓦解,其埶可見。”
"桑落瓦解"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事物像桑葉凋落、屋瓦破碎般迅速崩潰解體,多用于形容政權、組織或體系突然而徹底地潰敗。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文獻的詳細解析:
語源背景
該成語最早見于《晉書·石勒載記》:"孤方今自來受谷,諸卿勉之,勿令天下有桑落之歎。"此處"桑落"暗喻衰敗之象,後與"瓦解"結合,強化崩潰之意。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構詞解析
二者疊加,凸顯從衰落到徹底毀滅的過程。
來源:《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漢語大詞典》定義
"桑落瓦解:如桑葉凋落,如瓦片破碎。比喻事物迅速崩潰,不可收拾。"
來源:漢語大詞典官網(需訂閱訪問)。
《現代漢語詞典》釋義
"形容組織、制度等迅速崩潰、解體。"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曆史文獻用例
《晉書·慕容超載記》:"玺書未至,而燕社已屋,桑落瓦解。" 描述後燕政權在内外壓力下急速滅亡。
來源:《二十四史全譯·晉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
現代引申用法
當代語境中,可形容企業破産(如"資金鍊斷裂緻商業帝國桑落瓦解")或制度失效(如"舊有管理體系桑落瓦解")。
來源:《中華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2009年。
成語 | 側重方向 | 差異點 |
---|---|---|
桑落瓦解 | 崩潰的迅速性與徹底性 | 含自然衰敗與外力破壞雙重意象 |
土崩瓦解 | 基礎性崩塌 | 強調底層結構潰散 |
分崩離析 | 内部分裂 | 側重成員離散而非整體毀滅 |
來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務印書館,2005年。
成語通過"桑落"(自然規律下的衰敗)與"瓦解"(人為結構的粉碎),構建雙重隱喻:
來源:周薦《漢語成語結構研究》,語文出版社,2014年。
“桑落瓦解”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形容事态或形勢如同桑葉凋落、房屋崩塌般迅速崩潰,達到無法挽回的境地。多用于描述政治、社會或組織等重大體系的徹底衰敗。
源自《後漢書·孔融傳》:“桑落瓦解,其勢可見。”。東漢末年,孔融以此比喻當時政權或局勢的不可逆轉的衰敗。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可形容“房屋倒塌”,但此用法較少見,主流含義仍側重抽象形勢的崩潰。建議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語境。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後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白公堤白蘋洲扳留保險費奔馬畢對冰川作用冰消瓦解賓校寀寮饬審持仗箠掠徂殁村童待替大鹵掂斤抹兩妒口阜昌剛壯革道公表唿啦剨豁火經豁險賤辱經一事,長一智機要員疾作聚斂無厭鈞材舉意枯葉來來六耳不傳道流萍龍見呂霍悶子車逆叛鋪路石子氣候學人表笙煖神號式燕說大話使小錢說結樹私死去活來托醉文鞇五十弦賢東現任仙相筱簜銷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