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薄采其芹。” 毛 傳:“泮水,泮宮之水也。” 鄭玄 箋:“芹,水菜也。”古時學宮有泮水,入學則可采水中之芹以為菜,故稱入學為“采芹”、“入泮”。後亦指考中秀才,成了縣學生員。 清 鈕琇 《觚賸續編·紅娘子》:“發其緘,寒暄外,唯惓惓問 紅娘子 無恙,且言 紅 有假子,頗能文,已令采芹於泮否?”
“采芹”一詞源于《詩經·魯頌·泮水》中的“思樂泮水,薄采其芹”,原指古代學宮(泮宮)中采集水芹的行為,後引申為入學或考取功名的象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源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描述諸侯學宮“泮宮”旁的水池(泮水)中采摘芹菜的情景。因古代學子入學時需行“采芹”儀式,故逐漸成為入學的代稱。
引申含義
在科舉制度中,“采芹”特指通過縣試成為生員(秀才),即“入泮”。例如《儒林外史》中常用此詞形容考中秀才者,如“采芹泮水,折桂蟾宮”。
文化象征
芹菜在古代被視為水邊清雅之物,象征學子高潔的品德與求學志向。因此,“采芹”不僅指入學,也暗含對讀書人修養的期許。
現代延伸
當代常被用于人名(如“采芹”),取“謙虛博學”之意,或借古喻今表達對文化傳承的重視。
提示:若需更完整的文獻考據,可參考《詩經》原文及明清科舉相關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