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意思、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解釋

[the wisdom of the masses exceeds that of the wisest individual;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would equal Zhu Geliang,the master mind] 比喻人多智廣。“賽過”亦說成“頂個”或“合成一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是一句廣泛流傳的民間俗語,比喻通過團隊合作,普通人的集體智慧可以超越傑出個體的才能。以下從典故起源、寓意解析和數學驗證三個方面展開說明:

一、典故起源與演變

  1. 《三國演義》中的“裨将”故事
    該俗語最早出自《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典故。諸葛亮命令三名裨将(副将)布置草船僞裝,三人提出改進方案:在船頭豎立稻草人并套皮衣皮帽,成功迷惑曹軍。由于“裨将”與“皮匠”諧音,後世逐漸傳為“三個臭皮匠”。

  2. 銅葫蘆鑄造傳說
    另一版本提到,諸葛亮曾為東吳設計需鑄造巨型銅葫蘆的難題,三名皮匠通過裁剪牛皮制作模型,最終完成鑄造任務。此故事進一步強化了“普通人協作克服困難”的寓意。

二、核心寓意解析

  1. 強調集體智慧與協作
    即使個體能力有限,通過集思廣益、分工協作,團隊解決問題的概率會顯著提升。例如三人獨立解決難題的概率分别為0.3、0.4、0.5時,團隊成功概率可達0.79,接近能人(0.8)的水平。

  2. 方法論啟示

    • 互補性:不同視角的碰撞能發現潛在問題(如草船僞裝方案的改進)。
    • 規模化效應:增加成員或提升個體能力可增強團隊實力(如替換更強成員使成功概率升至0.82)。

三、數學模型的驗證

假設甲、乙、丙獨立解決問題的概率分别為0.3、0.4、0.5,則團隊成功概率為:
$$
P_{text{團隊}} = 1 - (1-0.3)(1-0.4)(1-0.5) = 0.79
$$
接近能人丁(0.8)的水平。若增加一名成員(概率0.3),則團隊概率升至0.853。

四、文化内涵與現實意義

這句俗語不僅體現中國傳統文化對群體智慧的重視,也與現代管理學中的“頭腦風暴”“跨職能協作”理念不謀而合。它提醒人們:在複雜問題面前,開放合作往往比依賴單一精英更有效。

無論是曆史典故還是數學模型,均印證了“協作增效”的普適性。但需注意,團隊效能提升的前提是成員具備基本專業素養,并能有效整合意見(參考、5)。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意思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它的意思是指三個普通的人合作起來,也能取得與傑出人物相當的成就。它用于形容團隊合作的力量勝過個人能力。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個成語可以分為五個部分: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其中,“三個”表示數量,“臭”、“皮”、“匠”是具體的人物,“賽過”表示超越,“諸葛亮”是被超越的标杆。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來源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戲曲《三俠五義》中:“四海波濤,諸葛亮,江南沃壤,三個臭皮匠”。隨後,這個成語成為了流傳至今的俗語。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繁體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繁體字為「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基本形式基本保持一緻。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例句

1. 這個團隊雖然沒有大牛,但他們三個臭皮匠,賽過了整個部門。
2. 在合作中,我們要發揮團隊的力量,三個臭皮匠完全可以賽過一個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的相關詞彙

組詞:團隊合作、協作、共同努力

近義詞:人海戰術、衆人拾柴火焰高

反義詞:一個蘿蔔一個坑、孤注一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