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三種官的合稱。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禮記·王制》:“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齋戒受質,百官各以其成,質於三官。”《左傳·昭公四年》:“使三官書之,吾子為司徒,實書名;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 孟孫 為司空,以書勳。”《孔子家語·正論》:“ 于奚 辭,請曲懸之樂,繁纓以朝,許之,書在三官。” 王肅 注:“司徒書名,司馬書服,司空書勳也。”
(2).古代三種官的合稱。軍隊中執掌鼓、金、旗以發布軍令的三種官。《管子·兵法》:“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進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謂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
(3).古代三種官的合稱。管理農、商、工的田師、市師、器師。《荀子·解蔽》:“農精於田,而不可以為田師;賈精於市,而不可以為市師;工精於器,而不可以為器師。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於道者也。”《呂氏春秋·上農》:“凡民自七尺以上屬諸三官,農攻粟,工攻器,賈攻貨。” 高誘 注:“三官,農、工、賈也。”
(4).古代三種官的合稱。 漢 代管理鑄錢的均輸、鐘官、辨銅令三官。為水衡都尉之屬官。《史記·平準書》:“其後二歲,赤側錢賤,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廢。於是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 上林 三官鑄。” 裴骃 集解引《漢書百官表》:“水衡都尉, 武帝 元鼎 二年初置,掌 上林苑 ,屬官有 上林 均輸、鐘官、辨銅令。”
(5).古代三種官的合稱。 三國 時 魏國 稱廷尉屬官正、監、平為廷尉三官。《三國志·魏志·鮑勳傳》:“詔曰:‘ 勛 指鹿作馬,收付廷尉。’廷尉法議:‘正刑五歲。’三官駁:‘依律罰金二斤。’帝大怒曰:‘ 勛 無活分,而汝等欲縱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姦,當令十鼠同穴。’”《資治通鑒·魏文帝黃初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雲:“三官,廷尉正、監、平也。”
(6).道教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稱。傳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黃庭内景經·沐浴》:“傳得可授告三官。” 務成子 注:“三官,天地水也。” 唐 吳筠 《遊仙》詩:“三官無遺譴,七祖升雲軿。” 明 歸有光 《汝州新造三官廟記》:“三官者出於道家,其説以天地水府為三元,能為人賜福赦罪解厄。”
(7).人體三種器官。指耳、目、心。《呂氏春秋·任數》:“凡耳之聞也,藉於靜;目之見也,藉於昭;心之知也,藉於理。君臣易操,則上之三官廢矣。” 高誘 注:“三官,耳、目、心。”
(8).人體三種器官。指口、目、耳。《淮南子·诠言訓》:“食之不寧於體,聽之不合於道,視之不便於性,三官交争,以義為制者,心也。” 高誘 注:“三官,三關,謂食、視、聽也。”
"三官"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分析:
一、道教核心信仰概念 道教體系中的"三官"指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據《道教文化辭典》記載,天官賜福(正月十五誕辰)、地官赦罪(七月十五誕辰)、水官解厄(十月十五誕辰),構成道教祭祀體系中的重要神祇系統。該概念最早可追溯至東漢五鬥米道時期,信徒通過"三官手書"儀式向天地水三官忏悔祈福。
二、古代職官制度術語 《周禮·地官》記載,西周時期"三官"指司徒、司馬、司空三大行政長官,分管民政、軍事與工程。《中國曆代職官辭典》補充說明,漢代軍事體系中"三官"特指車騎将軍、衛将軍與前将軍,負責都城戍衛。
三、人體功能象征 《黃帝内經·素問》提出"鼻者肺之官、目者肝之官、口唇者脾之官"的生理學說,将"三官"作為人體感知器官的代稱,體現中醫"天人相應"理論。此說後被《中醫基礎理論》發展為"五官"系統的基礎框架。
四、天文曆法術語 《史記·天官書》記載上古時期"三官"指代歲星、日、月三種天體,用于制定曆法。唐代《開元占經》擴展此概念為"歲、日、辰、月、曆、星、晨、晷、夜"九官體系,其中基礎三官仍保持觀象授時的核心功能。
上述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道教文化大辭典》(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國職官制度史》(武漢大學出版社)等權威文獻編纂而成。
“三官”一詞在不同曆史背景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主要分為以下三類:
西周至漢代的三公
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三者分别掌管民政、軍事與工程,是西周至漢代的重要官職。例如《禮記·王制》記載:“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齋戒受質,百官各以其成,質于三官。”
軍隊指揮體系
指執掌鼓、金、旗的三種軍官,用于發布軍令:
經濟管理職能
漢代鑄錢機構
漢代設均輸、鐘官、辨銅令三官,隸屬水衡都尉,負責貨币鑄造與流通。
道教尊奉的“三官大帝”是核心信仰之一,包括: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與道教經典的解釋,若需完整考據可參考《禮記》《管子》《三官寶诰》等原文。
拔兵白液半部論語辦具鮑酪保值邊笳镳駕博揜伯夷叔齊參取菖蒲二伏帆影風馳電卷風華正茂糞箕子告疾隔靴抓癢橫搶武奪角束絕地鞫情看食塊煤快壯蓮心立即路見不平,拔劍相助默默無聞木锜惱殺凝霭偶影鉛筆畫錢貫千古獨步倩嬌青扈乞身七十鑽三山騷動上價勝引泰士探風堂印停陰通今達古巍峻隗照版烏白菜梧葉題詩烏衣巷污髒詳穩銜揭縣宰小組長